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2年

三明市政策对接调研汇编

日期:2012/12/21        来源:三明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点击数:

编者按:三明是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2009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高度重视,按照中央文件中关于“福建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规定,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政策,突出项目运作,主动对接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上规划盘子,更多的资金投入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建设。

市老促会、老区办为促进全市各县老区苏区政策对接的深入开展,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对接老区苏区政策课题调研活动。各县老促会、老区办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积极组织人员,深入到乡镇、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情况,并撰写了调研报告。9月上旬,市老促会、老区办在各县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组成联合调研组,由会长带队,常务副会长、老区办领导参与,先后深入泰宁、将乐、清流等县进行“对接老区苏区政策”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深入老区乡村和企业,听取干部群众反映,了解掌握对接政策的情况,撰写了全市对接政策调研报告。

现将市和县老促会、老区办的调研报告(摘要)进行汇编,呈报市委、市政府,供领导参考。

 

 

 

三明市老促会

三明市老区办

 

 

 

 

 

 

 

 

 

 

 

明老促201210

 

 

关于老区苏区政策对接调研报告

 

为促进全市各县对接老区苏区政策的深入开展,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在布置各县老促会、老区办开展调研的同时,市老促会、老区办于957日、1920日两次由会长郜治才带队,常务副会长刘水生、邹鲁生、刘振郁及市民政局(老区办)副调研员陈生雄参加,重点到泰宁、将乐、清流等三个县进行对接政策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老区苏区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一大品牌。2009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市各老区苏区县党委、政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政策,强化项目运作,注重成效落实。据统计,2011年七个原中央苏区县参照西部政策共争取资金14.96亿元。泰宁县在国家和省对中央苏区县政策不断倾斜和补助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这两年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比往年有较大提升,其中2011年,争取到的各类资金4.79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86亿元,今年1-6月,争取到资金2.65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9392.5万元。将乐县自20082月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后,近四年来共获得支持建设项目资金5.8亿元,其中20092.21亿元,20101.34亿元,20111.643亿元,今年上半年5667.5万元。清流县已参照西部政策补助包括8大类52个政策项目, 2011年共争取各类资金6.87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2.25亿元,今年1-6月,争取资金3.49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39亿元。

这些资金涉及了农业农村、科技环保、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建、政法、社会事业、财政、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90小项。项目覆盖了水利、交通、农网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新型农村养老、低保、医疗救助、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社会保障,公安、检察、技侦用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等方面。政策的对接落实,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老区苏区的建设发展。

(一)经济加快发展。在政策效应的推动下,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1.17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05.46亿元,增长28.4%,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4.54亿元,增长30%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5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7个中央苏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471.9亿元,增长了16.4%宁化县对接政策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仅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通过三年努力,投资7802万元,建成小型水源工程247座,灌溉渠道防渗改造743km,排水沟改造40.8km,取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4%的良好效益。

(二)环境不断优化。随着投入的增加,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加快。永宁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宁化、清流、明溪三个老中央苏区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我市老区苏区的交通条件。按照“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去年老区投资3.0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97.9公里,老区建制村剩余的11个未通水泥路村完成了公路硬化,实现了老区928个建制村(居)全部通上水泥路。老区新增农村客运线路9条,农村客运站13个,大大方便了老区群众出行。投入5909.4万元,新建老区饮水工程126个,解决了老区11.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沙县2011年交通、水利、教育三个部门申报公路建设、安全饮水、校安工程等建设项目,得到国家补助资金2239.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老区的交通、饮水、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民生更大改善。各县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政策,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实施了原中央苏区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建设补助工程、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乡镇中心校和初中配备多媒体教育设施补助工程、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等。2011年全市新建中小学校67所,公办幼儿园12所,使老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卫生方面:加快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120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及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以及提升改造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专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专项、县医院儿科床位、中医院康复科床位、农村卫生院卫技补贴、医疗机构修复和设备更新等项目建设,2011新建乡(镇)卫生院22个,急救中心5个,村卫生室679个,使县、乡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体育广播事业方面:开展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体育场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建设等,2011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1091个,老区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3580个。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老区农村文体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民生保障方面:目前全市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6%,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搬迁造福1460658360人。

(四)面貌焕然一新。中央领导同志连续多年到老区视察工作,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当作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国务院《海西意见》提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政策”,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老区发展正在走上快车道。老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全市城乡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垃圾收集系统工程、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沼气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和优化。干部群众高兴地说:现在是老区建设发展最快、最好、最实惠的黄金时期。

二、基本做法

1、强化领导措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国家赋予老区苏区政策的重要意义,大家普遍感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苏区人民的特殊关怀,是老区群众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盼望已久的事情,也是加快老区苏区发展的希望所在,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做好政策对接工作作为振兴老区苏区的大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将乐县成立了政策研究及项目策划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名,配备专车一辆,办公经费列入财政专项核拨。建宁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专门下发文件,由县领导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的政策研究班子,组织人员前往江西考察学习。明溪县建立健全对接支持促进老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工作专项制度,制定出台专项工作考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推进策划对接项目的积极性,促进齐抓共管抓好工作落实。

2、认真学好政策。各县都十分重视对中央、省、市政策的学习把握,组织专人收集疏理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把学习政策列入议程,明溪县还专门请有关专家给县委学习中心组讲解苏区政策。泰宁县发改局针对中央苏区县可参照执行的西部政策27个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12个方面33条政策梳理建议。基层干部学政策、用政策的热情高涨。市老区办编印的《老区政策服务指南》下发后,不少乡镇干部抢先阅读,称赞“指南”是“及时雨”。其想了解政策、对接政策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3、科学策划项目。从近年来对接政策情况看,有项目才能争取到资金,有好项目大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各县对已明确的政策,结合县情和产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做好政策的梳理,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对接;对还不很明确的政策,加强研究,力争做到上级出台的每一条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的政策,都有相应的项目与之相对接。如,建宁县通过认真研究,根据“将区位条件和园区发展基础较好的老区县作为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策划运作了闽赣省际物流园区、省际经济开发区等项目,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了能力,作好了准备。各县还重点落实领导挂包项目责任制,按超常规不违规原则,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做深做实这些项目的用地、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尽可能多地挤入上级规划盘子,享受到政策优惠和支持。

4、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上的苏区老区政策,除普惠政策外,大部分分散在国家各部委、省上各厅局的相关文件中,基本上是按“规划先行、项目后审”的要求,即项目要首先能进入国家、省上盘子,争取才有可能。各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跑部跑省,带情况、带问题、带项目、带感情,尽最大努力把项目列入国家、省上盘子,好事多磨,不达目的不罢休。泰宁县争取项目资金做到“三争”(敢争、能争、善争),“两不怕”(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宁化县水利局通过认真策划包装项目,2009年以来,争取了各类水利资金2.8亿元。清流县水利局2012年已向上争取水利项目15项,争取补助资金1.9亿元,促进了一批水利设施项目的实施。

5、重在抓好落实。对接政策不仅是向上争取支持,同时还要做好上下衔接,重点是拿回来,关键是用得好,目的是出实效。根据上级政策规定,认真抓好资金配套和项目实施。将乐县由于配套资金比较落实,2011年共实施重点中,省市重点项目17项,争取到中央补助1.057亿元、省补助0.586亿元,实际到位1.503亿元,完成到位资金91.48%

 

三、对策建议

从我市对接政策的情况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对接老区苏区政策成效明显,值得肯定,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一是政策对接难度大。已明确的政策,项目审批程序有的比较复杂,手续烦琐;有的门槛太高,对接难度大;有的规定太原则,不好操作。

二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能对老区苏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尤其是能增加老区“造血”功能的生产性项目更少,老区发展的根本问题还不能很好解决。

三是项目配套资金难落实。大部分项目要求县级配套,苏区老区县属于“吃饭财政”,自有资金少,项目拿回来配套资金没法落实,项目难以办成。如清流县水利局同志讲,县里有几个水利项目很大,配套资金要几千万,县里财政困难,配不起,不敢要。

四是交通建设资本金压力大。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承受出资本金的压力。如,批准明年建设的将乐县南口至万全39公里省道路改造,总投资2.6个亿,上级补助1个亿;城关至积善总投资6000万,上级补750万;玉华洞至火车站总投资1.3亿,上级补2300万,以上三项就缺口3个亿,仅靠县里这些项目根本无力实施。

五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由于苏区县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出去读大学的人不愿回家乡工作,不少基层事业单位招不到人,招来的也留不住。如,泰宁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近年来需要的人才都招不满,老师、医生跑掉不少,对老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更好地做好政策对接工作,促进老区苏区加快发展,建议如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区工作,打好老区苏区牌,弘扬老区精神,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政策对接各项工作,争取更大更好成效。

1、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统筹协调。县里要建立对接政策工作机构,由县领导挂帅,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奖惩机制。负责对接政策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问题分析、政策宣传、汇总统计等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对接工作落到实处。

2、继续抓好学习,掌握政策内涵。认真抓好老区苏区政策的学习研究,加强政策对接的分析比较,梳理出哪些政策在运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哪些政策还没有用好用足,哪些政策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与周边市相比,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哪些工作需要改善提高。通过不断地加强政策学习研究,更好地用好用足用活政策。

3、把握产业政策,策划包装项目。要根据“海西意见”、“海西规划”、国家支持东西部政策、“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原中央苏区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规定,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抓紧编制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明确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政策支持。按照资金跟项目走的政策导向,抓好相关项目的策划生成,尤其是对老区发展能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老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4、抓好项目落实,争取更大效益。一是要切实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二是要加强组织管理,把争取回来的项目做好,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三是要弘扬老区精神,不能“等、靠、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下,依靠自身努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内部机制。

5、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扶持力度。针对在政策对接和老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建议要重点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取消县级项目资金配套。对苏区县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涉农等项目建设资金,中央、省上应给予全额安排,不要求地方配套,以减轻苏区县财政困难。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建设资金等应由省以上负担为主。二是制定苏区专项补助政策。将教育、计划生育、政法公用经费保障等达标支出列入转移支付,将红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优抚特殊困难群体等纳入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将新农村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加快企业发展、扶贫大开发等纳入专项补助范围。三是加快苏区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是保证苏区老区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出台相应政策改变老区苏区人才就业环境和条件,使老区苏区需要的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是加大对苏区县帮扶力度。把原中央苏区县发展作为一种常效机制来支持发展,在保持并加大省直部门扶持挂钩中央苏区县、组织省内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或对口支援的同时,争取建立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苏区县的帮扶机制,以增强中央苏区县发展振兴的活力与合力。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三明市老促会  三明市老区办

20121115

 

 

 

 

 

 

 

 


 

抄送:市委、市政府领导;省老促会、老区办;各县(市、区)老促会、老区办;本会正副会长、顾问、秘书长。

三明市老促会                 2012年11月15印发

 


 

宁化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宁化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中央、省、市支持和促进老区苏区加快发展的好政策,积极做好对接,努力促进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最近县老促会就对接老区苏区政策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综述如下:

    一、反映好,获益多

1、反映好:国务院20095月发出《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这些地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200711月以闽委办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老区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原则和“八个优先”的具体措施。2011年又下发闽委30号文件《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厅局也相继出台实施意见。三明市委、市政府2011年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人大今年已审议通过《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件》。这些政策法规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老区苏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受到苏区干部群众的欢迎,普遍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实实在在为振兴老区苏区办实事。表示一定要党的恩惠不能忘,给予良机不可失,来了机遇不能丢,发扬当年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苏区精神,让经济、社会发展来个新跨越。

2、获益多:一是地方配套投资比例降低,项目建成率提高。近几年由于有支持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了地方配套投资比例,项目拿的来上得去。如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防洪工程、国家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扶持,通村公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中央都参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扶持,大都按项目总投资80%给予补助。仅这9个项目,2011年中央给予补助达11205万元,使项目得到如期完成。二是补助标准提高,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压力,如廉租住房项目补助从20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饮用水工程补助标准从62.5/人,提高到414/人(其中中央390/人),病险水库加固补助从30-40%提高到75-80%。由于补助标准提高,使这些项目快速推进。如小(一)型4座水库系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过去由于缺资金除险加固工程无法进行。近年得到中央每座450万元补助,顺利完成了除险加固工程,确保了水库安全运转。全县210个行政村至2011年底已建成206个行政村418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农村饮水21.88万人。三是项目单体补助额增大,使得一些投资较大项目也上得去。如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在中央预算内补助1200万元有力支持下,完成了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设。客家祖地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在中央补助1000万元的扶持下,目前已进入扫尾工程。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每个也提高到100万元以上。四是政策扶持面广,资金支持力度增大。我县2011年参照享受西部政策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有1088项,涉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科技环保等方面,此类上级专项补助金额达3.6亿元,占总体上级专项资金的72%,超过我县当年财政收入总量。

二、发展快,效益好

在中央、省、市对原中央苏区县加大扶持,增加投入的优惠政策有力支持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经济总量持续提速,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更快更好的大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发展交通,这是宁化苏区人民十分期盼的大事。近几年来,先后建了永宁高速公路、省道经宁化的205线、307线均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建。通乡通村(行政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化。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永宁高速公路。省道干线公路辐射农村公路的交通基础网络,交通瓶颈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农业方面,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防洪、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大大改善农业、林业、水利的基础设施。就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通过近3年努力,投资7802万元,建成小型水源工程247座,灌溉渠道防渗改造743km,排水沟改造40.8km。取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4%的良好效益。

2、经济总量持续提速。今年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2亿元。同此增长11.3%;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7亿元,同此增长29.4%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16亿元,同此增长14.4%

3、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实施了原中央苏区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建设工程、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乡镇中心校和初中配备多媒体教育设施工程、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等,使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卫生方面:完成了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120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及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129所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以及提升改造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专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专项、县医院儿科床位、中医院康复科床位、农村卫生院卫技补贴、医疗机构修复和设备更新等项目建设。使县、乡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需求。文化体育广播事业方面:开展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体育场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建设等,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老区农村文体设施,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

4、民生保障覆盖面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在中央、省、市的支持苏区加快发展政策下,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生理念得到较好贯彻,一是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全县3982户,10686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全覆盖;二是福利设施逐步完善,农村敬老院新建或改扩建14所。基本上达到每乡镇1所,未成年流浪乞讨儿童保护中心、救灾仓储中心、光荣院、休闲活动场所正在积极筹建中;三是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建设得到完善,孤儿求助政策到位;四是新农合达到全覆盖;五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展开;六是住房保障项目快速开展,现已建成保障住房600多套,正在建1200多套,配租配售500多套,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住房保障。

5、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全县城乡通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垃圾收集系统工程、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沼气工程、农村环保“以奖促治”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使县城集镇和村庄“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基本完成,乡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得到优化。

三、对接政策的主要做法体会

做好对接老区苏区政策工作主要做法体会有:

1、熟悉政策、掌握政策是做好对接工作的关键。要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就必须学习政策、理解政策、政策理解了,对接才有方向,才有目标。县林业局把学习政策研究政策摆在对接工作的首位。他们认为吃透政策,才能为策划项目、生成项目和争取资金提供指南,该局组织专门人员学习、研究、疏理上级对老区苏区扶持政策,三年来已疏理出与林业有关扶持政策13条。对接政策谋划生成既符合上级部门扶持方向,又符合县情林情的项目100多项,目前已有76个项目争取到中央、省、市的扶持,资金8144万元,其中属于中央投资项目22个,资金5898万元,占总资金额的72.4%。县发改局领导把学习政策,研究政策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压力。认为政策吃透理解,立项才有方向,才能做好与上级部门请示汇报,沟通协调,把事情落到实处。该局2012年仅上半年上选的22个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5186.8万元,其中享受原中央苏区县政策补助项目13个,补助资金3589.8万元,占已争取中央补助资金总额的69.2%

2、生成项目,争取资金是做好对接政策的落脚点。有项目,才能争取到扶持资金,有好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县水利局从上级扶持政策方向,从国家、省、市水利建设规划盘子,认真研究,科学谋划,超前谋划,谋划生成以突出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三大重点内容项目。2009年以来,通过项目运作争取了各类水利资金2.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57亿元,享受原中央苏区县政策待遇1.05亿元,这些项目、资金运作实施,取得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新成果,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快速发展。县教育局以中央、特别是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原中央苏区县和财政特别困难老区县基础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操作的具体依据,进行制定方案策划项目、优化项目。重点从发展学前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对口帮扶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五个方面有13个项目,争取了扶持资金278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610万元。县卫生局近几年争取了20个项目,资金近1个亿。绝大部分通过对接老区苏区争取来的。他们的经验三条: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超前谋划;加强工作机制,做好项目储备;严格实施项目,增强工作实效。

3、加强上下衔接,经常沟通联络是做好对接工作的重要途径。县发改局2009年至2011年,通过发改系统上报的项目中,有103个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6738.9万元,其中享受苏区县政策的有53个,补助资金7829.9万元,占补助总金额47%。他们的经验就是“三勤”:即勤跑上、勤汇报、勤跟踪。尽力做到上下衔接,互相沟通。县住建局从2009-2011年向上级争取资金6763.76万元,其中享受苏区县资金5479万元,占资金总额81%。他们的经验是不仅要与上下对口部门加强沟通联络,请示汇报,还要与县发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

4、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对接工作的重要措施。

领导重视,工作有机制,才能做到对接工作常抓不懈,常抓不放,克服热一阵冷一阵,抓一下、放一下的局面。县财政局措施是:一是领导要明确用好用足中央苏区县政策的重要意义。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主动作为;二是要熟悉政策,做到吃透“上级”摸清“现情”,谋划好项目,注重运作;三是落实责任,建立项目领导负责制,每个项目专人责任制;四是把争取项目数、争取资金量作为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由于县财政局对接政策机制健全,2011年争取上级补助收入达到69855万元,是20016980万元的十倍。

从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对接政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到位,抓得不紧,不实。谋划项目,争取资金运作上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有的对对接政策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上级门槛太高,难以争取到中央扶持。还有的认为跑上跑下难,争取不到就算了。这些都有待今后努力克服。

 

宁化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建宁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今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正式出台,标志着苏区老区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出台了多个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连续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委、政府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老区的发展给予了更多优惠政策和巨大资金支持。建宁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苏区政策,促进建宁苏区加快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研究。一是掌握吃透政策。中央和省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由县领导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的政策研究班子,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对上级政策、文件精神,认真分析梳理,把政策、文件学好、学通、学透,准确把握政策脉博,迅速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研究政策、对接项目、争取支持的工作局面。同时,组织人员前往与我县接壤的江西省周边县考察、“取经”,学习借鉴他们运用和执行苏区政策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自身理解政策、吃透政策的能力,提高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针对性。二是深入梳理政策。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后审”的要求,超前谋划,摸清底子,结合县情和产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做好政策的梳理,理顺争取政策支持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找“米”下锅,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等前期工作,力争做到上级出台的每一条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政策,我们都有相应的项目与之相对接。重点落实领导挂包项目责任制,按超常规不违规原则,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做深做实这些项目的用地、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尽可能多地挤入上级规划盘子,享受到政策优惠和支持,真正做到主动而不被动,先人一步,快人一筹。

(二)强化对接落实。一是着力对接生成。坚持把项目的对接生成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压力,加强与上级部门、省市对应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到勤跑、勤汇报、勤跟踪,根据产业动向和政策导向,积极向上多报、多推项目,及时了解项目申报最新信息和已申报项目最新动态,加大争取力度,做到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盯紧跟进,落实好项目审批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扫清障碍,全力推进,实实在在地把项目对接上去,把资金争取下来,仅2011年就推动34个项目列入省享受苏区政策项目盘子。二是着力对接推进。近年来我县顺应国家政策形势,巧打苏区、老区牌,在对接国家、省、市倾斜扶持苏区发展政策,争取上级财政、技术、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支持上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争取上级支持老区苏区补助资金1.26亿元,特别是主动作为,全力推进,运用老区苏区政策,有效突破了一些关系建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三)强化延伸拓展。一是注重内涵提升。我县致力于“用好用足”上级各项支持老区苏区发展政策,着力将政策支持用到最好,提升把握、运用政策的水平、内涵和层次。二是注重外延拓展。近年来,我县除在一些重大项目方面极力争取和对接上级政策支持外,高度重视拓展政策运用的覆盖面,针对上级优先支持老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改善老区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设立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相关政策,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信息下乡入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和扩容、农村安全饮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策划了大量项目,把政策运用延伸到更多领域、争取到了上级的一些支持,有效提升了政策运用的实际效果和覆盖面。

二、对接成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三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我县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成效显著。2011年,我县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24256.8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8051.88万元,省级补助6204.94万元。共完成各种建设项目224个。项目覆盖了水利、交通、农网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新型农村养老、低保、医疗救助、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社会保障,公安、检察、技侦用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等方面。今年18月份我县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9513万元。

对接苏区政策,策划包装项目贵在行动。向莆快速铁路过境建宁并设站,建宁苏区人民圆了铁路梦,这是我县打响苏区牌的成功之作。为提高建宁苏区知名度,我县积极行动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举办全国性的“苏区论坛”,策划建设全国唯一的反“围剿”纪念园,“三总部”(毛泽东、朱德旧居、周恩来旧居)成功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反“围剿”纪念园成功申报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市第一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围剿”纪念园已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红色经典景区建设中,安排资金902万元。由于向莆铁路成功过境建宁并设站,今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中的“浦建龙梅”铁路过境建宁,规划吉安至建宁铁路,“规划建设广昌——建宁等高速公路”。建宁为福建母亲河——闽江正源头,为保护好闽江源头生态,建宁县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护闽江源及闽江下游的有益举措,成功设立了国家级闽江源生态保护区,在工业建设上环保优先,并多次要求增加生态补偿,这次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把闽江源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

三、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由于宣传手段上还不够丰富多彩,加上政策分散在各个部门,因此,县直有些部门,特别是乡镇干部、老区群众对中央、省、市的扶持政策了解的还不够,知晓率还比较低。

2、对政策的学习研究还不深。一些部门对中央、省、市扶持原中央老区、苏区县的政策,特别是我省对原中央苏区县的扶持政策参照西部政策执行的具体政策学习不够,模糊不清,不知道有什么具体政策可对接,不知道涉及本部门职能的政策可以争取上级支持或可申报资金补助项目,部门之间对接政策项目,争取资金不平衡。

3、对接政策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较紧张。建宁县是“吃饭财政”,主要靠转移支付缓解财政困难。因此,对接政策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县里一些部门对接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项目工作队伍建设也有待加强。

四、要求建议

1、政策落实要有力度。当前,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很多,政策的覆盖面也很广,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小。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一是政策弹性大。诸如“优先”、“倾斜”、“大力支持”等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何“优先”、“倾斜”多大、“支持”多少都是有很大幅度可调节的。事实上有些补助不看困难程度等实际,而主要看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公里数等。二是资金补助比例小。如农村道路硬化,不看线路和施工难度等具体情况,全省统一标准,通乡公路标准造价在200多万元/公里,目前仅补助80万元/公里,补助比例约40%;通村公路(4.5宽)造价在80万元/公里,补助16万元/公里,补助比例约20%;通组路(3.5宽)一般造价在50万元/公里,补助10万元/公里,补助比例约20%,各地在硬化中为节省经费,项目一再优化,降低单价,结果往往是低标准硬化,即使是低标准硬化,乡村两级财政仍然背上沉重的债务。三是贯彻落实不到位。一方面政策出台后,由于财政并未安排专项资金,或专项资金较少,各部门在对老区项目扶持上显得“僧多粥少”,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很难满足基层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有些文件本身就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现象。因此,政策出台后,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落实方面还必须有力度。为此,建议在乡、村、组道路硬化补助上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以减轻债务负担,以确保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而尽量让老区县、乡、村少配套或不要配套资金。

2、产业扶持要有针对性。三明市老区县普遍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发展有特色,但大多农产品都是出售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水果类,由于不能长久保存、销售时间短,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常出现果贱伤农现象。对此建议:(1)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积极组织、引导我省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攻关相关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储藏等技术;(2)电视台免费做农产品的广告(中央七套就有免费为贫困县农产品销售播信息)。目前我市老区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都不大,产品很好,但电视广告做不起,影响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开发;(3)产业布局和资金扶持上引导大中型企业到老区县办农产品深加工厂。水果、疏菜、笋等农产品应在当地生产、当地加工,可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当地办企业又可解决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还可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此外木头、毛竹大都是卖原材料,缺乏深加工企业和深加工产品。总之,课题攻关、产品宣传、产业布局、资金扶持应针对老区县特色农业来开展。

3、资源优势要挖潜整合。三明市老区县有以下三个共同的资源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三明森林覆盖率达76.8%,闽江上游4大支流,其中2条支流沙溪、金溪发源于三明,并流经各老区县,其水量充沛,流域面积广。我市只需继续坚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数年,一个青山绿水,空气质量优的地市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加大生态建设,将来三明可能会出现1个或数个“九寨沟”,那将是生态游的最佳选择。二是红色优势。三明是原中央苏区县最多的市之一,原中央苏区县在土地革命时期,各县都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的光辉足迹,留下了苏区兵工厂、苏区医院、苏区银行、红军街、红军路、红军井、红军莲塘……,革命遣址遍布苏区县的各个乡、村。领袖人物的旧居,红军活动场所的革命遗址保护、修复、是红色旅游的最佳景点。要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进一步树立“大旅游”观念,全省、全市一盘棋。加快建立区域间旅游线路对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联合机制。三是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苏区人民的宝贵财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契而不舍、敢为人先”的苏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老区儿女为建设富强祖国,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资源需要开发、挖掘其潜力,又要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优势。

4、生态补偿标准要提高。三明市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正源头,生态的保护直接关系到闽江下游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保护好闽江源头的生态,国家政策上给予补偿,下游受益地区也应给上游补偿。目前国家对闽江源生态保护区公益林每亩约12元补偿,这和当地群众一亩山地种植果树、毛竹、中草药或杉木林等相比,收益差距较大,根据当地山地收入实际,建议生态补助每亩增加到100元以上较为合理,群众也易接受。生态补偿标准达到一个合理水平,这才能让上游与下游、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双赢。

 

 

(建宁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泰宁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泰宁,具有厚重的革命历史,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过苏维埃政权,是原中央苏区21个县之一。老区、苏区是泰宁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一大品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其他中央专项资金特别要加大对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去年来,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部门注重发挥苏区品牌的作用、千方百计争取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有力支持了我县的项目建设,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争取执行西部政策有关项目资金见成效。在国家和省对中央苏区县政策不断倾斜和补助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我县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也比往年有较大提升。2011年,我县争取到的上级补助资金47871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8586万元,含直拨交通部门4320万元),其中:省市专项资金29934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9770万元)、转移支付资金14284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3149万元)、专户直拨资金3653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1347万元)

20121-6月,我县争取到上级资金26502.93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9392.5万元),其中:省市专项资金16219.39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8063.5万元)、转移支付资金8991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1329万元)。近来年,我县积极对接落实中央苏区政策,县发改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谋划项目和组织上报,主动汇报沟通,得到国家和省、市发改委大力支持,并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2011年,全市7个原中央苏区县有207个项目获得发改系统中央补助资金3.77亿元;其中我县占34个项目,占全市的16.4%;获中央补助6270.5万元,占全市的16.6%;均超过全市7个原中央苏区县的平均数。今年以来,县发改局积极策划项目,主动向国家和省、市发改委进行汇报沟通,目前已向上申报的中央投资项目共55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已获得上级补助2746万元。

2、加强苏区政策研究,做好专项规划。今年来,县老促会开展苏区政策专题调查后,县发改局针对中央苏区县可参照执行的西部政策27个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12个方面33条政策梳理建议,同时紧密围绕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文化卫生建设等政策、积极寻求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富民惠民、社会事业发展等为重点,对口谋划项目,提高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成功率。按照“以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投资政策,县发改局还梳理了省政府批准的“十二五”部分专项规划,包括防灾减灾、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生态建设等13个方面子规划数百项,以促进各有关部门对照行业的专项,做好项目策划生成,争取项目进入规划盘子。

3、配合抓好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振兴规划的编制。就国务院正在编制的《原中央苏区产业振兴规划》征求规划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政策支持方面的意见时,县发改局提出了将旅游产业的聚集区、生态建设先行区、城乡建设示范区、红色文化的展示区,列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定位;将武夷山——泰宁——龙岩——梅州这条线列为重点发展轴;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项目建设获得更多支持、建立生态建设专项补偿资金等8个方面的建议。目前,省发改委提出的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振兴规划初稿中,提出的战略定位基本上吸收了我县提出的4条建议。在支持中央苏区发展有关重大政策建议上,提出了3个方面11条,也全部涵盖了我县提出的8条建议的内容。《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将会在财税、金融等多方面给予原中央苏区县更大支持。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重大基础建设基本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匮乏。我省对原中央苏区县的扶持政策多数已参照西部政策执行、但最高的补助比例一般不超过80%,地方也要相应配套20%,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财力相对困难,尤其是高速公路、向莆铁路(泰宁段)等重大项目,需要承受支付配套资金的压力。

2、认识不足、苏区意识不够浓厚。前几年很多部门对苏区享受许多优惠政策知之较少,错失机遇,对苏区参照执行西部的政策,深入研究和运作不够,而且滚动建设入库储备项目少,前期工作滞后。

3、县级财政捉襟见肘,处于“吃饭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主要靠转移支付缓解财政困难。而且项目前期工作费用短缺,制约项目落地生成。

4、对发改局等重要部门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项目工作队伍和前期经费吃紧,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三、要求与建议

1、加大苏区政策宣传,增强苏区意识。精心谋划运作,积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契机,发挥苏区扶贫开发政策效应转化苏区资源优势,结合苏区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向上呼吁,上下奔走,争取上级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并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

2、做好政策的对接和跟进。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上下沟通,吃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老区苏区的政策,突出项目政策研究,突出策化运作,做好专项规划对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千方百计增加项目储备,强化项目策划生成和实施,寻找项目资金的切入点,尽最大努力挤进国家和省里的预算盘子,促进我县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上帮扶。

3、认真做好财政体制运作文章,深入研究分析相关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做好超前谋划,提前应对,在所得税分离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育林基金减收补助、县级财力基本保障,增值税改营业税等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为我县争取财力补助,增强我县的财力保障能力。

4、加快苏区人才培养引进,充实项目工作队伍。对争取项目资金任务重的发改局等单位要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人员充实,并给予项目前期经费支撑,保障争取项目必要经费支出,以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资金。

 

(泰宁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清流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根据市老促会、市老区办通知精神,县老促会与老区办组成调研组于81522日深入部分乡镇及有关部门,对全县对接老区苏区政策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对接老区苏区政策成效明显

近年来,在省、市、县各级的努力争取下,涉及民生、财政转移支付、教育、支农、社保等方面的项目相继参照执行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为了更好地用好用足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抓住《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和中央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的重要机遇,县发改局、财政局等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西部政策的研究、对照和跟踪。

1积极做好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的衔接。广泛征集各部门意见建议,主动争取我县在规划中的定位、布局、重大项目支撑和政策支持。

2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西部政策。重点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了认真研读,了解掌握在项目开发、农业开发、基础建设、财税信贷、科教文卫、旅游开发、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3认真梳理西部政策条目和专项。各部门对照政策,进一步梳理文件中涉及本部门包括涉及有关加大建设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税收、土地和矿产资源、科教文卫、改善投资软环境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内容、条目和扶持方向,收集整理出《2011年清流县享受中央苏区政策参照西部地区执行情况汇总表》,包括现行政策专项、中央对西部地区补助政策和标准、对我县执行政策情况等,同时还了解中央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基本政策框架,通过研究梳理,便于今后我县争取参照执行西部政策的跟踪、对接和比对落实。经疏理现有享受原中央苏区补助政策项目共包括10大类90个项目专项,涉及发改、财政、交通、农办、水利、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建设、劳动、民政、教育、文体、卫生、经贸、科技、环保、旅游、铁办、国土、政法、档案、残联、计生、税务等部门。据统计,2011年我县共争取补助资金68751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补助资金22510万元),其中省市专项资金30874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9702万元),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4571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6367万元),专户直拨资金2304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748万元),上级直拨县直部门资金11002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4693万元)。包括8大类52个政策项目,另外有7个政策项目在2010年之前已补助过和31个政策项目未安排享受西部政策补助。

4认真做好争取苏区老区政策支持项目的储备申报。根据西部政策和各专项规划,各相应对口部门,策划生成一批申报中央苏区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储备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扶贫开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及时做好项目滚动申报,主动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至目前,已上报争取2012年资金补助项目53项(发改部门专项),并做好争取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

20121-6月,我县争取到上级资金34893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385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887万元,省市专项资金20258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8177万元),转移支付资金8932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4113万元),上级直拨县直部门资金1816万元(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567万元)。1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8亿元,比增15.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1亿万,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3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3元,分别比增13.6%15.1%

二、对接老区苏区政策项目资金补助执行情况

1、已参照西部政策补助项目情况(43项)。

1)农业农村方面: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国家产业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以工代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防洪工程、农村电气化工程、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能繁母猪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

2)科技、环保方面: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补助。

4)城建类方面: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以奖代补)。

5)政法类方面: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6)社会事业方面:包括农村敬老院建设、城乡低保补助、城乡医疗救助补助、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3类重点优抚对象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补助、农家书屋工程、博物馆免费开放新增运行经费补助、村卫生室建设、公共卫生、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经费补助。

7)财政方面:包括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中央政法经费转移支付、文化体育与传媒、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

8)社会保障方面: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补助、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

2、未参照西部政策标准补助项目情况(7项)。

1)农业农村方面:包括大中型沼气项目(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配套经费项目(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省道(略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通村公路(农村公路干线网络三级公路晋级项目高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农村公路基础网络项目略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

3)社会事业方面:包括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县级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

4)财政方面:选聘生生活补贴(低于西部政策补助标准)。

3、没有明确补助标准的补助项目情况(2项)。

1)农业农村方面:重点镇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城建类方面:县城供水设施建设项目。

42010年之前已安排过项目情况(7项)。

1)农业农村方面:包括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层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2)社会事业方面: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5、未安排享受西部政策项目情况(31项)。

1)农业农村方面:包括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符合条件项目)、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1年已上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符合条件项目)、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建设(已捆绑到市本级实施)、防护林工程。

2)科技、环保方面:包括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农村环保“以奖促治”项目。

3)旅游业方面: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1年已上报)。

4)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高速公路(国高)、高速公路(省高)、铁路建设项目。

5)城建类方面: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2011年已上报)、农村危房改造。

6)政法类方面:包括森林公安基层派出所业务用房(2011年已上报)、单警装备、“金盾”工程建设、森林公安侦防技术装备建设。

7)社会事业方面:包括县级综合档案馆、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011年已上报)、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院建设(无项目)、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无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8)财政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中央减排专项资金。

9)社会保障方面:基础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10)税收优惠方面:属于鼓励类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6、属普惠政策向苏区倾斜项目情况。

有些项目专项属全国普惠政策项目(不在上述政策项目专项),国家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主要根据申报的具体项目情况向苏区县、贫困县倾斜,比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

三、对接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部委在安排项目资金时有不同的要求,无法清晰明了,一般情况是原中央苏区和西部地区按6070%补助,有的按80%补助,有的按全额补助,没有统一的执行补助标准;有的是普惠政策支持项目既考虑原中央苏区和西部地区政策因素,又考虑具体项目数量,不完全按标准补助,但项目安排补助资金上有所倾斜;有的专项项目执行相同的补助标准,但在具体项目筛选安排时没有按西部地区标准补助;有的项目采取切块安排,点多面广的项目就不按比例补助;有的专项国家补助条件和门槛较高,我县项目无法列入补助范围;有的项目是一次性补助项目,原有安排过的项目,不再安排项目资金补助等。

2、我县部分专项在争取参照西部政策支持力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大。主要包括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政法基础设施项目、防洪堤工程、防护林工程、园区开发基础设施贷款贴息、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舍、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项目。

3、我县31项政策尚未执行参照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存在主观与客观原因,主要体现:一是对政策学习、研究不深,了解不够,对接与沟通不够;二是政策大部分分散在各相关部门,县一级一般无法清晰明了;三是无符合条件项目或无项目。如对西部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的政策等,有待进一步向上衔接落实解决。

4、有些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增加了项目资金的争取难度。

四、要求与建议

1、加强政策研究,做好政策对接。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上下沟通,吃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老区苏区的政策,突出项目政策研究,突出策化运作,突出跟踪落实,做好专项规划对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千方百计增加项目储备,强化项目策划生成和实施,寻找项目资金的切入点,尽最大努力挤进国家和省里的预算盘子,争取更多对苏区县发展的支持。

2、积极对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区域开发力度、深化推进改革和开放等方面,国家各部委将按照中央西部政策陆续制定加大直接投入、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生态补偿、人才、帮扶等一系列具体政策及配套措施,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主动对接、及时跟踪工作。

3、加强项目管理,改善老区民生。要进一步加强老区政策的统筹捆绑使用,围绕实施新时期老区扶贫开发、水土治理、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引导更多项目和资金投入到老区基础设施和产业生产当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把争取来的项目资金用在群众最急需、最困难、最迫切的地方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4、认真做好政策支持项目的策划申报和跟踪落实工作。各部门对照中央苏区参照西部地区政策条目及各专项扶持政策的扶持内容、补助标准和具体要求,策划生成一批申报中央西部政策支持的建设项目,及时做好项目申报,主动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同时,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切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申报补助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5、建立长效运作保障机制。一是领导到位,责任落实。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争取苏区西部政策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人,加强日常政策研究,吃透政策精神,超前谋划运作,加大跑省跑部力度,做到不失时机,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建议建立和完善争取苏区西部政策项目、资金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先奖优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障工作经费。建议设立争取项目工作及考核专项资金,保证开展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所需的经费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清流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明溪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一、对接老区苏区政策成效

1、交通基础建设加快发展。湄渝高速公路明溪段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贯穿我县六个乡镇,已于813动工,其中三明(莘口)至明溪(城关)段,全长31.695公里,概算投资约29.21亿元,途经我县沙溪乡、瀚仙镇,并在明溪城关设置互通口,预留沙溪互通。明溪(城关)至枫溪段正在测设;境内省道公路全面完成等级改建和路面改善;2012年国省干线规划“八纵十一横十五联”方案已出台,我县境内横六(原省道306线)纵七(原省道204线)和联六(东方红经明溪城关至白叶将乐界)已基本确定列入省级规划;市交通运输局将根据确定的国省干线规划方案及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公路网络规划原则和指导意见,组织编制三明农村路网规划。其中:夏阳、沙溪、瀚仙、枫溪等4个乡镇的“镇镇有干线”农村公路项目已上报市交通主管部门。2012年市交通主管部门已下达我县农村公路112.3公里、危桥改造建设任务10座、安保工程164.7公里

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12年土地整理立项2个,预计总规模7000亩,新增耕地700亩,总投资2100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成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

3、综合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民生水利工程完成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闽江上游沙溪流域建成防洪堤26.32公里。实施城北水厂扩建和城南水厂改建项目,妥善解决城区及工业园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黄沙坑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近年来新增11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线路2条。2012年累计完成4个电气化乡镇、36个电气化村建设,并顺利通过省经贸委新农村电气化县正式验收,将完成电网投资4876万元,新增变电容量6300千伏安,新建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54.2公里,其中新一轮升级改造工程投资2000万元,改造10kV线路90.85公里,新增配电容量1410kVA,改造低压线路6.6公里。改造后,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将得到显著提高,将最大限度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我县经济大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4、教育事业长足发展。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0.74亿元,完成28项校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新增校舍面积4.46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城乡均衡教育,“双高普九”和“两项督导”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5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我县列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城乡医保、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5万元,实现就业再就业3993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88万平方米,解决1452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放46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实施“造福工程”搬迁3460人,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房统保、森林综合保险实现全覆盖。

6医疗卫生更加进步。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面完成7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2个村卫生所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2011年实现参合率99.2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40%

7文化建设纵深推进。新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县游泳池、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5个农家书屋、88个农民健身点。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施。第三次文物普查圆满完成,成功申报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广场红歌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深入人心,城乡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不断提高。

8、科技不断创新。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全县已有近10家重点企业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三明学院等1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其中薯类变性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入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2家列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行列;3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被确认为市级创新型企业;1个产品列入福建省自主创新产品。

二、主要做法

我县紧紧围绕政策,解读政策,加大对接力度。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了西部政策的研究、对照和跟踪。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政策对接的重要意义。把做好政策的对接和落实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安排精干队伍,认真研究,重点加大对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及实施保障等方面支持政策的解读,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确保政策不落空,机遇不错过,充分把政策效应转化为民生效益,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将组织乡村干部对市、县相关对扶持政策的权威解读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乡村对政策的熟识度及政策应用和项目策划水平,多争取扶贫和老区建设专项资金。

2、认真梳理西部政策条目和专项。主动邀请省财政厅等省直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在解读政策、策划项目、对接政策等方面给予指导,争取获得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收集整理出目前明溪《可参照执行的苏区政策及赣州、龙岩落实情况参考表》和《2012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政策分解立项落实进展情况表》,包括现行政策专项、中央对西部地区补助政策和标准、对我县执行政策情况等,同时还对我县各部门有望争取到的项目进行汇总,通过研究梳理,便于今后我县争取参照执行西部政策的跟踪、对接和比对落实。

3、把握关键,全力抓好政策扶持项目的策划和对接。项目是我们对接国家、省支持政策能否取得积极成效的关键所在。一是抓好项目的策划生成。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围绕我县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定位,认真研究和运用国家、省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支持的重点和政策导向,认真按照项目报批的有关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努力策划生成、储备和包装一批事关明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好项目。二是抓好重大项目的跟踪推进工作。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好对口部门的衔接工作并争取他们的支持,争取将我县项目纳入上级计划盘子。三是抓好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紧紧把握国家和省、市的投资方向,积极主动地在各个领域策划实施一批符合国家和省扶持范围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到“敢争取、能争取、善争取”,力争在争取项目数、争取资金支持量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4、做好苏区老区政策支持项目的储备申报工作。根据西部政策和各专项规划,明确由分管县领导带领所分管部门每月主动赴上级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相关处室汇报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均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策划对接工作。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扶贫开发、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及时做好项目的储备申报,争取中央资金的支持。

三、对接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已享受老区苏区政策,老区面貌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也确实感受到老区苏区政策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减轻了财政压力,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各项资金配套要求大大降低。但我县财力仍十分困难,仍无法承受名目繁多的项目资金配套及各项支出增长的要求,有的专项国家补助条件和门槛较高,我县财力无法承担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2由于宣传不够等原因,三明老区对中国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还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得不到更多的支持。

3对政策研读、解读和宣传方面还不够到位。对接政策存在似懂非懂,谋划项目,争取资金运作上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有的政策界限不清,给对接带来一定困难。

四、建议

1、加强宣传,着力扩大“中央苏区”效应。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其中第18条、第30条均明确提出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对原中央苏区县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是在中央层面上首次肯定了中央苏区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凸显三明革命苏区历史特殊的地位,进一步增进上级有关部门对中央苏区县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具体政策、项目予以倾斜。

2、借助外力,强化争取政策的理由支撑。目前,国家总体按照西部、中部、东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执行区域发展相关政策,国家各关部门原则上也按上述区域、省份来制定实施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明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东部地区,国家有关部门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要求有不同的理解和意见,还未形成广泛共识。为此必须寻求更强有力的理由和依据并借助国家机构层面专家、学者的力量来帮助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一级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他们的研究成果来体现支持中央苏区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使得争取更大范围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要求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

3、取消苏区县项目资金配套。对中央苏区县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涉农等项目建设资金,中央、省上给予全额安排,不要求地方配套,减轻中央苏区县财政困难。如铁道、高速公路资本金,国道、省道公路建设资金等由省以上全额负担。

 

(明溪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沙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沙县辖6个镇、2个街道、4个乡,184个村(居)。其中老区乡(镇、街道)9个,老区村125个,分别占75%69%,全县总人口25万人。

20082月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做好中央苏区县对接西部政策工作,以政策推动,项目拉动,资金促动,典型带动,加快沙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将沙县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政策对接进展平稳,有效运作成效显著

我县自20082月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中央苏区县参照按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向上申报,争取到项目210个,获得各项建设资金24602.23万元。其中2008年争取到项目40个,资金3437.6万元;2009年争取到项目21个,资金4354万元;2010年争取到项目60个,资金5568.75万元;2011年争取到项目56个,资金6541.36万元;2012年争取到项目33个,资金4700.52万元。这些争取到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环保、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及社会保障事业,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西部地区标准, 420/人补助,我县2011年完成省、市下达阳光工程培训指标700人,每人补助454元。以工代赈项目,西部地区标准:国家补助资金切块给省,由省下达给各市。我县已参照西部地区,如富口镇富口村至后洋水毁道路修复工程补助200万元(按43%补助)。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西部地区标准,按标准补助三分之二。我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240万元,地方投资60万元。大中型沼气项目,西部地区标准,中央补助90%,地方配套10%。我县大中型沼气项目,中央补助25%,地方补助25%。国家产业扶贫龙头企业扶持,西部地区标准:每家龙头企业1050万元不等的贷款贴息扶持。我县已参照西部地区政策。如福建省三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扶持102万元。沙县乡镇兽医站扩建项目,争取到中央(国家)资金60万元补助。福建天种金沙种猪养殖有限公司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国家)资金80万元补助。沙县鑫隆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沙县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271万元。三明鸿鑫养殖有限公司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这些项目对接、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科技、环保进一步增强。2010年,沙县污水处理厂金沙园片区配套管网工程,铺设管网35公里,年减排量490吨,总投资7315万元,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00万元,地方投资500万元。2011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550万元。2011年农村环保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争取到省级配套专项资金12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科技、环保事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我县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由交通部门申报的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富口镇富口村至后洋水毁道路修复工程,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200万元。高砂镇高砂村至端溪村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资金50万元。大洛镇中洋村至后溪村(中洋段)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7.5万元。青州镇澄江楼村至后洋村(澄江楼段)公路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7.5万元。由水利部门申报的安全饮水工程有:夏茂镇集镇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220万元。沙县城区饮用水引水工程及管网改造工程,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800万元。凤岗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253万元。高砂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98万元。虬江街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62万元。沙县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2.5万元。沙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争取到中央资金34万元。由县教育局申报的校安工程、幼儿园建设等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631.47万元。由县司法局申报的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资金125万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老区人民的出行条件,有效解决了老区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实施,让老区人民食用安全放心水,提高了老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4.城建、政法项目建设不断发展。沙县罗花廉租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新建廉租房200套,建设面积10000平方米,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00万元,地方投资8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西部政策标准5000/户,2010年,我县农村住房灾后重建每户补助35万元。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西部标准40万元/公里,我县乡镇垃圾填埋场省补30万元,市、县各配套3万元,村级垃圾处理各补2万元。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补助70%,我县20042007年度沙县看守所整体搬迁项目补助400万元。单警装备项目,西部政策标准0.7万元/套,由市森林公安局调拨14套,9.8万元。“金质”工程建设项目,中央补助70%,地方配套30%20102011年补助官庄、高桥森林派出所各10万元。森林公安侦防技术装备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中央补助70%,地方配套30%,我县2011年已补助30万元。政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维护老区苏区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

5.社会事业长足进展。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25万元/所,我县南霞乡敬老院,省财政补助80万元,县财政补助10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400/人、月,我县已补助600/人、月,在福利院孤儿1000/人月(为全省统一标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西部政策标准,每个农家书屋配套标准为2万元,按80%补助资金,我县20082011年,共下拨57万元建设60个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每个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助16万元,湖源、南阳、夏茂、虬江、郑湖、高桥、富口、大洛、南霞9个文化站共补助经费225万元。博物馆免费开放新增运行经费补助资金,西部政策标准:补助80%,省财政每年下拨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经费14万元。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按标准补助70%,我县已补助1650万元,占3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补助70%,我县已补助一个改建项目25万元,占63%。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西部政策标准,补助70%,我县已补助150万元,占63%。公共卫生项目经费,西部政策标准,补助60%,我县2011年补助74.82万元,已到位53万元。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西部政策标准,补助80%,我县2011年补助478万元。县级计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每所补助120万元,我县2009年县计生服务站改、扩建,补助经费50万元。建设乡镇文化站、建立农家书屋,有利于活跃老区、苏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6.财政扶持不断加大。教师绩效工程转移支付,西部政策标准:在职教师月人均100元,离退休教师月人均75元补助。我县2010年、2011年每年均补助1363万元。廉租房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西部政策标准:500/平方米,2007年中央增拨已补助15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西部政策标准:水泥每万吨补助15万元,电力每万千瓦补助225万元,造纸每万吨补助270万元,铁合金每万吨补助90万元。我县水泥按每万吨补助25万元(其中省5万元,中央15万元,差别电价5万元)。选聘生生活补贴,西部政策标准:人均1.5万元,我县人均补助1.35万元。

7.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项目,西部政策标准:中央财政按全额的50%补助。我县对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每人每年由省级以上财政补助76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西部政策标准:中央财政按标准金额补助。我县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由省级以上财政全额支付。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项目,西部政策标准:未参保的按每人5000元,已参保的按每人1000元补助。我县对医改前地方关闭破产企业的参保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省级以上财政补助每人14000元,已参保的每人补助6400元;医改后地方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省级以上财政补助每人900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项目,西部政策标准,补助310/人次。我县每培训一人,省财政补助300元。老区、苏区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的对接实施,让老区、苏区人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过上幸福的生活。老区人民高兴地说:“政策对接好,加大了对老区的帮扶力度,促进老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永远忘不了。”

8.老区扶建项目实施顺利,苏区调研项目收效良好。2008年,省市扶建项目1639万元,市委苏区调研办实事项目242万元。2009年省市扶建项目1635万元,苏区调研办实事项目225万元。2010年省市扶建项目1939万元,苏区调研办实事项目225万元。2011年省市扶建项目1835万元,苏区调研办实事项目225万元。老区扶建项目尤其是市委苏区调研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解决了不少老区村的燃眉之急,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也得到了老区群众的好评。

9.革命历史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2008年沙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后,县政府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投入58万元,补助红色沙县纪念馆建设,投入30万元,补助荷山红军村红军通讯站遗址建设,投入50万元,并争取省、市补助25万元,补助夏茂“沙县特别支部遗址文昌宫”的修建。为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基础。

10.苏区财政转移支付得到科学安排、合理利用。2007年至今省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750万元,用于发展革命老区公益事业和改善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至2011年苏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体育场塑胶跑道400万元;乡村公路建设930万元;金沙中学基建804万元;兴国寺维修100万元;二中科技楼建设96万元;中医院设备购置350万元;县医院设备购置800万元;文昌宫维修60万元;富口大桥维修50万元;展馆建设等专项260万元,共计投入3850万元(今年苏区专项资金未拨入)。

二、我县未能参照西部地区政策项目17项主要原因

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未得到审批同意的原因是以县级为单位报该项目规模太小,必须以省为项目主体才能符合要求。又如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开发投入少,没有较成熟的项目点,至今未争取到资金补助。还有高速公路项目补助由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做业主,补助资金直接补到市里,县无享受补助。我县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无法享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补助。县级综合档案馆项目补助,国家发改委对库房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县级档案馆进行补助。我县该有档案馆库房面积达641平方米,未能享受补助。

三、对接苏区西部政策存在问题

我县在对接苏区西部政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项目储备较少,一些申报的项目规模小,达不到中央、省级对项目的要求。为此,申报时挂不上号,未能享受西部政策待遇。

2.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资金匮乏。我县在参照西部政策执行时,最高补助比例一般在80%,地方配套资金20%。因我县许多老区村,地处偏远高山区,经济发展滞后,村财收入薄弱,还有一部分村是空壳村。配套资金难解决。

3.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仅适用于“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企业”,以及“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基础产业的企业。”所以,我县目前无法享受到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4.旅游方面,由于我县相关旅游项目匮乏,未能享受过相关西部政策优惠的旅游项目补助。

5.对西部政策的具体规定学得不够,了解得不够透彻,申报项目时比较盲目,未能更好地与西部政策做好对接工作,未能发挥西部政策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作用。

四、对接西部政策的几点建议

1.认真学习《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力争与我县一些重大项目,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硅化工产业园,海西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等项目与《中央苏区振兴规划》衔接,争取中央在重大项目、资金、财税、金融等政策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努力策划生成,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把握中央、省扶持范围的项目,努力争取立项和项目资金,促进我县经济的跨越发展。

2.加强宣传,着力发挥“中央苏区”的效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中央苏区西部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中央苏区振兴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人心,广泛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借助《规划》使我县争取到中央、省的更大帮助和扶持,促进我县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发挥“红色旅游”的资源作用。沙县夏茂、富口一带有许多革命遗址遗迹,必须继续重视,发掘遗址潜力,有效保护。加大对富口镇荷山红军村革命遗址的开发,加强对红色旅游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发我县红色旅游资源,做好对接西部优惠政策工作,争取中央、省对我县红色旅游开发的扶持。

4.争取中央更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央苏区建设资金渠道,为推进中央苏区振兴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央苏区红色文物的保护。三是创新中央苏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县乡公路建设),主要由中央、省财政承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有关部门要对从事对接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让受训者熟练掌握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条款;认真掌握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做好西部政策的对接工作。

 

(沙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

 

 

将乐县对接政策调研报告(摘要)

 

20082月将乐县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海西意见”,突出政策研究、项目策划和对接,突出运作,促进项目生成和实施,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更多的资金投入将乐经济社会建设。

一、政策对接开展顺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082月,我县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后,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按国家对西部地区开发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向上申报,获支持建设项目资金7亿余元。其中2009年争取到中央、省上投资项目达2.21亿元,2010年争取到83个项目1.34亿元。2011年县里加大力度,争取到涉及农业农村、公路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旅游安居、社会事业、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公检法司等1298项,总投资28.19亿元,其中中央级61项、省37项,争取到扶持补助资金1.643亿元。同时,省上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750万元,重点用于发展革命老区公益事业和改善苏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县里从发改局、财政局渠道呈报农林水、农村道路、中小企业技改、教育文体、医疗卫生、老区村、以工代赊、社会事业、廉租、公租房、危旧房改造、公检法司、物流仓储及其他等计1093个项目,总投资15.93亿元。本期上报48项,要求上级补助9592.38万元。至7月中旬,上级已批复35项,本期投资1.90亿元,其中中央25项、省级10项,合计补助5667.5万元(未含其它部门与财政局联合行文)。

二、政策对接成效显著,重点项目持续推进

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斐然。1、绿色村庄建设达标。2011年中央补助280万元,继续安排12个乡镇的张公、高唐、福匡、泽坊、西田等28个行政村(其中老区村23个),公园绿地、优良树种、绿化率等均已完成省市检查验收。2、投资1200万元,实施漠源、湖管、坡坑等10个老区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竣工。3、“福银高速”公路沿线的漠源、古镛、万安、大源、余坊等5个乡镇15个老区村456户房屋建筑立面改造、拆除旧房附属房和21个村(其中老区村18个)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先已完成70个村)。之前的2009年,已安排金溪河沿岸6个乡镇10个村和县10个重点村的村庄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4、“造福工程”依序时实施。9个乡镇28个村2551200人(其中老区村24个村2341113人),已全面完成一层水泥浇注,县、乡、村操作规范,统计分类登记,列表造册建档立卡,生产生活设施配套,注重实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5、上年安排的文曲、蛟湖等31个老区村的村部新建、改建村服务场所已大多完成;按照基层党建“168”精品村建设标准安排常口、积善、新路、万安等老区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万安、高唐、玉华、茶林新村等10个超百户的新农村示范村已建成5个,基础设施配套完善。6、已建成一批市、县生态村。国家救灾委员会、民政部3月份命名一批“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福建省被评上命名的有19个,三明市占7个,而将乐的古镛华山、水南银华2个社区名列榜上。7、农村经济抓得实。2012年推广各类农机具1038台;全县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全面参保;造林绿化3.79万亩,超省市下达任务数5.3个百分点;流转土地4.61万亩,占耕地面积24.34%;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灾后集中重建安置点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总之,新农村面貌呈现喜人变化。

二是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1、安排水南、余坊2个乡镇15个村28个自然村和大源、安仁、万全3个乡15个学校的农村饮水工程,总投资364.7万元,按中央80%、省5%标准共补助305万元,工程已全面完工,解决了8628名村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白莲镇及城区供水工程总投资分别532万元和1900万元,按中央分别30%37%的标准计补助890万元,铺设管网31.6公里,工程实施后可分别日供水达3500吨和3.5万吨,使白莲3个村7000多人和城区6万多居民喝上清洁安全的放心水。3、万安镇和积善新区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环境保护工程,投资4020万元,按中央分别37%38%政策计补助1520万元,建成后可日处理污水均达0.5万吨,出水质达一级B标准,年减排COD880吨。4、投资540万元,新建白莲、黄潭2个镇中心幼儿园18个教学班,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按省级补助51%标准,补助278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5、城关、南口、大源、增源、光明、四中、职中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0项,按省政府60%标准补助1337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达14847平方米,切实改善了老区学生的学习、住宿及办学条件。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食宿改善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每年为学生提供配餐补贴400多万元,改善了农村学生的食宿条件,“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级验收。6、在社会保障类方面,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2600万元,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两种制度,全县城乡居民个人缴费389.32万元,县财政配套576.18万元,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补助1241万元,全县新农舍、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99.5%91%,促使城乡居民医疗得以保障。水南、漠源2个乡镇敬老院已统筹到县福利中心,百花、华山、龙池、银华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已建成。7、按每场160元补助的农村“2131”(在21世纪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播放一场电影)数字电影,共放映1620场,获省级补助25.92万元。8207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补助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5.50万元;省级补助高山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5.72万元;省级补助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响”工程及运行维护经费55.68万元。9、新建“农家书屋”新建32个,国家配套、书橱及书刊等均已到位。135个建制村和5个社区全部安装“农村信息机”,35个村安装现代农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设备,日常运行渐趋规范。经2010年开始实施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全县已形成有线连网、无线覆盖、卫星接收为一体的网络整体,发挥更多、更快、更直观、更有效的作用。

三是公共设施不断完善。12011年,中央补助祖教、杏溪、阳源、良坊、周厝5个老区村每个村卫生所5万元,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目前全县已完成83个村的卫生所规范化改造建设,占总数(99个)的83.34%,有效地改善了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2、县农村急救中心业务用房、急救车配置、车载设备及小型急救器械按80%标准,中央补助130万元及县卫生监督所综合楼建设130万元。加上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185万元新建的县医院病房综合楼及B超设备更新和中医院麻醉机设备更新,将缓解群众长期看病拥挤、诊疗流程不畅的看病难、诊疗难、住院难问题。3、万全、南口、黄潭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1724平方米,省级给予每站补助30万元。4、省级补助计划生育专项经费20万元,完成农村孕妇住院分娩补助1300多人,免费孕前优先健康检查1560多例。5、玉华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创建四星级乡村旅游单位等由省上补助165万元。6、之前的2009-2010年,投入876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3个乡镇,现已有12个乡镇卫生院配备电脑,实现疫情网上直报。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强实。1、省道204线将乐段二期工程,从南口孙坊至铁岭(与明溪交界)全长34.66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1.545亿元;省道304线将乐城关至余坊旦溪(其中二级路57.538公里、三级路21.35公里),共补助将乐1个中央级2340万元、2个省级3634万元,这二条公路均已竣工全线通车。大源乡大源口至山坊四级公路,因水毁修复重建,按中央58%标准补助210万元;城关至光明通乡公路的改造;目前全县已有113个符合安全行车的村完成了通车,占83.7%/;加上前几年省级按每公里补15万元的山区通村公路的水泥路面硬化,至目前,全县共投入2.86亿元,全县135个行政村水泥路面实现全面硬化,极大地提升了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改善老区人民出行条件,有效缓解乡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拉动内需,并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财,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在调查中,万安正溪村的部分老年百姓高兴地说:“我们这辈子除土地革命时期游击根据地遭‘围剿’被国民党为灭红军,烧毁村庄实行移民并村到其他村一段时间外,就没有下过山,何况到万安、城关,现在好了,感谢党没有忘记老区,心中还有老区人民”。2、中央按80%的标准补助将乐河流整治347万元,温坊、蛟湖、龙井等水库除险加固930万元,均已竣工。此外,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中央、省级分别按44%36%的标准补助200万元和160万元,工程也已竣工。另补助80万元完成5个集镇19个水毁严重老区村的排洪灌溉渠道的修复整固。2011年,实施“五大战役”项目86项,完成投资34亿元。目前将乐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向莆铁路已完成将乐段铺设、物流园区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发展态势呈现良好。

五是农业综合能力得以增强。12008-2009年投资5936万元,安排安仁、大源、余坊、万全4个省级土地整理项目,漠源、古镛、光明3个市级项目,共整理土地2.6万亩,新增耕地3486亩,均已通过验收。2010年继续安排实施安仁、高唐、余坊、光明、万安5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光明、古镛、余坊3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万安、余坊2个省级标准化农田建设,安仁、黄潭2个粮食产能建设项目及安仁、大源、白莲3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实施烟基设施、水毁修复项目189处农田基本建设,使县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2011年安排黄潭、古镛、光明、余坊4个乡镇1.12万亩、修筑水渠26条总长10165米、新建排洪渠、田间路、护岸、设备添置、检测中心等,总投资322万元,按80%标准由中央补助257万元。3、安排光明、古镛、余坊3个乡镇的永吉、新路、文曲、瓜溪、隆兴、朱岭头等6个老区村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面积10800亩,拟新增耕地598亩;安排万安福匡和余坊朱岭头2个村的省级标准化农田建设,面积1350亩,这几个开发项目均已通过省市验收。4、安排安仁、高唐、余坊、万安、光明5个乡镇的半岭、陈坊、周厝、高坊、寺许、光明、渠许等10个村10344亩,拟新增耕地2500亩,新建挡水坝、沟渠、路、桥涵、防冲护岸等设施,均已竣工验收。5、新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40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84台(套),中央补助80%240万元。这些都有力地改善老区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同时,县内积极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农业项目,将乐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全国新增粮食产粮县及农业综合开发县。

六是公检法司基础设施条件趋以改善。2011年按照70%的补助标准,县级公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中央补助823万元,县级司法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获190万元。

七是革命历史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2008年将乐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内,县里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60万元,补助中央苏区纪念馆的建设。2010年县内已有3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遗迹、活动场所得到修复、保护、开发、利用。当年县老促会、县老区办提出14处遗址、遗迹的修复、保护建议,同时在影印件、图片方面提供135帧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所、政权旧址等数码电子版相片,进行7个类型整理、归集趋全。2011年,由省老促会、省老区办汇编的《福建省老区革命历史纪念物汇编》正式出版,其中有将乐的63项,是被省、市采用汇录较多的1个县。当年初又有4处遗址遗迹得修复、保护、开发、利用。2012年,一些红色文化项目正在组织申报中。

三、政策对接措施有力,促进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到位。为加强对国家、省、市投资政策的研究,使策划的项目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县里成立了将乐县政策研究及项目策划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名,配备专车一辆,办公经费列入财政专项核拨。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国家赋予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县如何争取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

二是筛选项目,跟进对接,促进生成项目。将乐县委、县政府紧紧把握中央苏区县这一政策优势,及时了解掌握可参照执行的具体政策、条目,抓紧跟进对接。2011年省政府实施100亿元的48件惠民实事及市里安排的一批实事出台后,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工作,在将乐200多项入库储备项目中筛选、策划、审核,确定符合上级要求的项目上报市发改委等,争取进入市二级项目储备库,并积极争取我县的项目能进入省一级项目储备库。同时全面开发持续不断的项目源,形成滚动的发展势头,努力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通过精心谋划、加大推介力度、开展项目对接,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像核电项目)、重点项目改天换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科学论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成长型、带动型、税源型项目,不断更新丰富项目储备目录内容。向省市申报7大类101项,其中中央70项,省级31项,计划本期投资13.39亿元,要求上级给予补助3.69亿元,力争以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项目落地,高质实施,着力扎实推进。通过积极筛选好项目往上报,超常规运作,加大跑市、跑省、跑国家部委的工作力度,主动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把工作做到位,努力争取让我县上报的项目挤入计划盘子,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资金和省级资金支持我县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实施项目带动,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滚动建设、联手督查、考核通报等制度,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每月一次督查通报。2011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298项,完成投资28.19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7项。共争取到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1.643亿元,其中中央级611.057亿元、省级370.586亿元,实际到位1.503亿元,完成到位资金91.48%

在实施好工业、城市、项目、农业农村经济和民生工程等“五大战役”48个项目中,计投资50.5亿元资金,大部分已建成及部分投产,实现重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突破。在惠民生方面,坚持抓项目、促就业、增财力、凝民心、促和谐,切实抓好投资8亿元的10大类53项惠民实事,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012年,至7月中旬,中央、省已经批复我县35项,补助资金5667.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项目25项,省级项目10项。

四是强化措施,有效运作,克服薄弱环节。在调查中,县发展与改革局的同志反映道:至20119月底,国家及省陆续下达的补助资金仅416706.62万元,至年底资金到位率尚不足70%。问题发现后,发改局领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得以及时采取三条措施攻艰克难,有效运作,对症解决,实现了资金的兑现到位。”一是县政府认真重视分析资金尚未落实到位的具体项目,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拖即损”的紧迫感、责任感,主动作为,研究政策,寻找、克服薄弱环节,密切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汇报、梳理,多次赴省市、进京跑部,积极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取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争取对我县重大项目建设的倾斜支持,加大拨款力度。如争取到原已批复但未拨款的中小河流整治项目347万元、水库除险加固930万元、县级公安基础设施及司法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建设2个项目1013万元及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等补助257万元,合计2547万元。二是扎实推进已生成落地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以工程进度争取拨款的按序时扶持,以工程质量求发展及后续的二期支持。如促使省道304线补助省级3634万元的补助资金到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0个项目补助1337万元,合计4971万元。三是县政府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激励追究等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实效,有关部门还自加压力,多方协调沟通,促进项目的进展及尽快产业效益。各部门间通力协作,真抓实干,确保领导、措施、督查三到位,逐个项目突破,终使资金比20119月底增拨了中央级资金4603万元、省级5122.5万元,合计8324万元,使资金到位量占应补总额的91.48%,取得较好的成效。

五是科学安排,合理使用,财政转移支付。2007年至今,省政府安排将乐中央苏区县转移支付资金4750万元,县配套3400多万元,并错开其他发展项目。具体安排为补助苏区纪念馆建设60万元、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355万元、新农村村容村貌整治650万元、农村改水21万元、城区饮水1260万元、安仁乡省道304线至安仁公路晋级改建725万元、黄潭镇供水工程日供水3000吨、净水能力130/小时补助360万元、光明乡源头至台上公路建设260万元、县医院病房综合楼新建项目及B超设备更新2185万元、县中医院麻醉机设备更新15万元、19个老区村因“6.18”洪灾冲毁严重的水渠修复80万元等,以上项目均已竣工,除县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外已投入使用。

四、对接政策中存在问题及困难

1、部分单位对中央、省、市扶持政策认识模糊,具体对接实效进展不平衡。

2、对部分对接政策补贴标准不甚明了,统计口径不一致,基层操作有所难度。

3、经济总量不足,财力不强,存在问题不小。201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全收入3251元,增长17.5%,但比全省平均5032.5元,少1781.5元;乡村财力薄弱,至2011年底全县农村负债累积达18961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131.67万元。其中当年无经营收入41个村、收入5万元以下21个村、5-10万元15个、10-50万元43个、50-100万元11个、100万元以上4个;而负债3万元以下8个(其中无负债村5个)、负债3-5万元3个村、5-10万元5个、10-30万元7个、30-50万元20个、50-100万元33个、100万元以上68个,其中最高负债村1249.57万元。全县仍有43个村8314360人,其中5812561人需近年异地安置,整村搬迁,实施“造福工程”。

五、政策对接的建议

1、建议全县有关部门及乡镇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学习,在理解掌握政策、操作落实、外延挖潜上下功夫,在前期储备可研、筛选、审核、确定、申报上下功夫,在沟通协调、促进生成、有效运作上下功夫,在高效高质实施、强化措施、确保成效上下功夫,努力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

2、建议抓紧编制将乐县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细化政策措施,优先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

3、建议在扶持政策上对苏区加大优惠倾斜力度。中央及省上在安排公益性建设项目时,应尽量增加标准,尽量减少县、市级的配套或逐步取消强制性配套资金比例。

 

 

(将乐县老促会、老区办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