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从红土地上走出的华侨商贾
日期:2012/11/19  来源:网上来稿  点击数:
从红土地上走出的华侨商贾
文/卢如昌
从一无所有到工商巨子,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服务社会,都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目标:取之于社会,回归于社会。他就是印尼华商陈大江。
创新发展
陈大江的祖籍在福建漳平市,1925年出生于一个华侨世家,1930年随父母移居荷属东印度(今印尼)。其祖父叫陈性初,是印尼享有声望的爱国侨领;其父叫陈明轩在西爪哇的一个小县城经营着“南发”的成衣店,专做成衣生意。他与父母一起住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在当地华文学校念书。
长大后,陈大江继承父业。但由于西爪哇发展空间有限,陈大江来到雅加达小南门寻求新的发展,凭着勤俭和诚信以及友人帮助,很快找到进口苏联布匹的契机,把生意越做越大。
随着资本积累,陈大江于1957年创办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称为“友光有限公司”。公司以经营出口为主,并与多家外国企业合资,数十年来不断扩展。 1976年,他响应印尼政府“欢迎国内外投资,发展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号召,与日本合资办印染布厂,不久又创立“大江”成衣厂。如今,“大江”成衣厂已发展成为拥有17,000 名员工、近50家零售商店、30多个世界名牌服装的专利制造和营销权的现代化跨国企业——“大江集团”,成为印尼最大服装企业。其产品不仅内销印尼各地,而且还出口欧美及亚洲。1988年,他的长子陈和杰出任“大江集团”总裁,他担任名誉董事长。
除成衣业外,陈大江在其他商业领域也成绩裴然。1973年,他与日本“石桥”轮胎厂合作成立了“印尼石桥轮胎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拥有两家工厂,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全印尼轮胎市场占有40%的份额。 此外,他还担任着荣光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尼大华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分行)董事等职务,在金融银行业也卓有建树。1993年,他被评为印尼全国优秀出口商并获总统颁发的出口奖励杯。
根系中国
在管理自己的庞大产业的同时,陈大江还在社团机构中担任要职,为社会发展、为推动印中两国的商贸往来不遗余力。陈大江于2001年倡导成立了印尼中华总商会,并任主席。中华总商会在加强企业与政府沟通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2003年11月,时任印尼工商贸易部长的丽妮?苏宛蒂女士主持成立了印尼中国经贸小组,由印尼的工贸部官员和企业家联合组成,她亲任指导小组组长,陈大江被任命为指导小组副组长。陈大江十分高兴地出任此政府职务,因为这是推动中印尼经贸合作的一个渠道。他说:“我已加入印尼国籍,作为印尼中华总商会主席,推动印尼和中国经贸合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希望印尼中华总商会成为印尼和中国发展和繁荣中发挥独特的桥梁作用。
在中国企业去印尼投资上,陈大江总是既当红娘又当参谋。他总是善意地建议中国企业,要做好市场调查的同时,要寻找有实力的华人企业做合作伙伴,还要先了解好印尼各方面的法规政策与当地的风俗习惯,适应当地文化,这样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热心公益
陈大江在成就自身事业的同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籍国家乡。福建漳平家乡的修路铺桥、捐资助学、扶贫济困,陈大江都参与和投入。从1987年起,他出资在福建漳平一中设立“陈性初奖学金”,迄今已有150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中获得奖学金;出资建立“陈性初科技馆”,创办“宝娘幼儿园”,在新民小学建筑“明轩教学楼”并提供奖教金。陈大江先生还向“漳平医院”,“漳平基督教堂”提供慈善捐助。鉴于陈大江的善举,福建龙岩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首批“荣誉市民”称号,并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捐资办学金质奖章”。
除此之外,在印尼,无论遇到火山、地震、海啸等天灾时,陈大江总是出钱出力,慷慨解囊,忙于善举。事实上,从1986年到1994年,他每年至少拿出大江集团公司收入的2%用于公益事业。1997年12月,陈大江荣获印尼总统颁发的社会福利勋章及奖状。
关注侨界
作为华侨华人社团的领袖和侨界贤达,多年来,陈大江先生一直关注印尼华侨华人的地位和处境。他力张正义,反对歧视华侨华人。他出钱出力,赞助华社、华校和华文报刊,为维护华侨华人的正当权益和促进华社团结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印尼和中国间的友好交流,他带领中华总商会代表团及其他印尼工商团组来华达十多次,参加各类论坛、研讨会、展销会、投资洽谈等活动,成为中印尼两国的民间友好使者。目前,陈大江已被北京市、重庆市、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云南省、广东省、江西省及“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邀请为“荣誉市民”、“顾问”、“名誉会长”、“副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