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古寺 美女 牡丹花
日期:2012/11/14  来源:宁德蕉城区老促会  点击数:
古寺 美女 牡丹花
_____回忆采写“支提寺与白牡丹”的日子里
戚仕浩
把古寺美女牡丹花联系起来,还真有一段往事的回忆。那是最近整理个人文章回忆录时,在一本厚厚的剪报簿里,看到了发表在福建省<科学与文化>杂志1983年2期,署名戚声玲的短篇散文“支提寺与白牡丹”所引起的,这里我先把短文介绍给读者。
“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牡丹,众香园里最壮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牡丹深受赞美,素有“国花”之誉。朋友,如果你要观赏牡丹花,那么请登支提山,那里的大悟室花圃里有四.五万朵白灿灿的牡丹,似流云,如飞瀑……
支提山在福建省宁德县霍童公社,方园30公里,山有72峰,36洞天。自公元971年吴越王钱淑建支提寺迄今已超过千年。这里不仅有千年古刹,名胜古迹,而且还是一座瑰丽的大自然保库,山上奇花异草不胜枚举,群芳之中,算白牡丹花最为引人注目。
一天清晨,我们从支提寺出发沿石阶而上,只见群峰云雾镣绕,一片茫茫云海。山间鸟语花香,山林郁郁葱葱,春意盎然。导游的和尚说,大悟室山高水冷,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白牡丹生长,这里数万株白牡丹长得好,大的高一米多,开着七.八朵碗大小的花;小的高七.八十公分,开花二.三朵。每年初夏,二.三十亩的山园全是洁白鲜艳的花朵,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大悟室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赶忙向前奔去,此时烟消雾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灿烂的阳光倾泻在满山遍野的牡丹花上,流银烁金,灼灼闪光,令人流连忘还。
看管大悟室的贤真和尚介绍说,白牡丹花不仅是观赏植物,还是一种中药材。根皮称“丹皮”,是一味凉血清热散瘀的常用中药,他还介绍种法,白牡丹的种子是黑色的黄豆般大小,冬种春出苗,下土后盖上一层稻草,施少量草木灰山肥,出苗后一年拔二.三次草,待苗高两寸左右即可移栽。目前支提山花圃培育的白牡丹苗种自给有余,每年还有20多万株苗出售。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多种些花草树木,既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又能发展中药材生产,这该多好啊!”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当年我,陈声扬,叶辉玲共在县委报道组工作。一起参加这次采访,此文发稿时取上三个人的一个字加起来。回忆采访写稿的前前后后日子,真是思绪万千,无限感慨。岁月催人老啊!岁月送走了我们的青春和生命,也同时造就了新一代的成长和进步。,当年还是年富力强的宁德新闻战线上的老记者,平易近人而专注写稿一辈子的陈声扬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栩栩如生的努力写作的影子,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回想起来我心情沉重,多么好的一位战友说走就走,在梦里不声不响地走了。这是前二,三年的事。但是,岁月不单给你忧伤,它同时也给你带来喜悦。当年县委报道组的三个成员之一。本文第三作者叶辉玲,一位身材欣长,容貌美丽,气质非凡的女大学生,大家开着玩笑称她是我们整个县委机关一朵最亮丽的牡丹花,一位美女记者。那时她还是福建师大政教系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一个工作能力强且能吃苦耐劳的老区的革命后代。她现在是位厅级领导。这是宁德县委报道组历史上所没有的骄傲。看到本组同仁的发展和进步,深深感到人生有喜有忧,人生本来就存在很大变数。我,这个当年的伙计头,退休10年后,又默默地在电脑前写怀旧文章。今天,回忆起当年在县委报道组紧张艰苦而又兴奋愉快的采访生活,就象发生在昨天一样。采写“支提寺与白牡丹”一文在30年前……
那是1982年初夏,由我牵头,带领陈声杨,叶辉玲和对台办叶明祥,龚长青以及阮建兴等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去支提寺采风。清早,坐虎贝班车赶到虎贝乡的新厝村,在一家小食店每人两碗拌面作饱后开始步行。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攀登,年轻小伙子精力充沛马力足走在前头,小叶姑娘也能紧紧跟上,我和声扬总慢半拍,一路上谈笑风生,不觉走了10里路,到了高峰耸立的天峰亭自然村,一座高大雄伟的悬崖就在前头,这就是百丈岩。是当年叶飞,阮英平等革命家领导地下武装斗争的战场。1936年九名红军战士在掩护战友撤退后弹尽粮绝被逼上崖顶,宁死不屈,跳崖壮烈牺牲。至今山壁上还镌刻叶飞副委员长的“百丈雄风”四个大字。从虎贝到霍童支提寺一路山高林密,地势峻峭,东有龙潭峡,西有虎岩头,北有九肩岭,南有五虎头。,这里方园30公里崇山峻岭是革命老根据地。解放前夕,宁德游击队长叶伯安,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武装斗争,直到1949年8月15日率队配合解放军188团解放宁德接管县城。
经过4个多小时步行,终于到达支提寺。我这已是第二次到寺里了。当家的妙果和尚热情接待,大家忙于各自工作任务,报道组三人按原先计划,要到寺外5公里处,采访县医药公司办的中药材基地牡丹园。这是第二天的任务。当天下午就在支提寺内及附近参观游览。在支提寺牛栏里,和尚让我们去看一头神奇的耕牛,看起来它跟一般牛没有什么区别,照常吃草,耕田干活,但它进寺前有一番经历,这是霍童镇上牛贩买来屠宰的,准备进食品站宰杀,牵着走在路上时水牛双眼泪水汪汪,求跪在地,行人纷纷驻足围观,一位好心人带头向路人幕捐,后带到支提寺放生。这头牛从此在寺里勤下田卖力干活,平时关在牛栏里,一见到和尚带客人来,就下跪致谢。大家看到下跪的牛,十分感动,动物也有感恩之心,做人更应有报恩之情。支提寺还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支提佛有灵”传播较广。晚上,敲响了钟鼓后,驻寺和尚开始晚功课。我和小叶站在门外观看,他们整齐的诵经声,围着四周来回走动,将近一小时才结束,这时空空的大雄宝殿显得尊严肃穆,忽然一位年轻帅哥和尚,一个人跪地独拜菩萨,膜拜一次又一次,每当下跪脸伏在垫上,那眼睛却偷偷看着我们,小叶低声地对我说,“组长,你看他特别用功,但是眼神却偷偷望着我们这儿,是什么意思。”我半开玩笑地回答:“和尚也是人做的,见到你这么漂亮姑娘,当然要多看几眼。”小叶听了我话后说“组长,我们不看了,”说着就返回她房间去。我独站一会儿也休息去。深夜,我再一次溜出房间,此时明月照亮整个佛寺,静静的大雄宝殿沉睡了,殿前平坦的石板条,远处天王殿屋顶的凌角和一大簇一大簇牡丹花以及那风吹过摇曳不定的枝叶,都沐浴在融融的月色中,这如水的月光与花香交融成初夏深夜的精灵,飘逸朦胧,触景生情,人一旦来到寺里,淡出喧嚣的都市和红尘,就越发变得单纯了,感慨人生就象花儿一样,稍纵即逝的美丽,月光盈盈,但人生匆匆。“人间明月常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想起这首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二天要登山采访,只好早点休息。
蕉城区老促会 戚仕浩
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