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2年

抓机遇善谋划 重落实促发展

——三明市对接苏区老区政策情况调查

日期:2012/11/6        来源:三明市老促会 三明市老区办        点击数:

抓机遇善谋划   重落实促发展

——三明市对接苏区老区政策情况调查

三明市老促会  三明市老区办

20121020日)

 

为促进全市各县对接老区苏区政策的深入开展,力争取得更大成效,市老促会、老区办以7个原中央苏区县为主要调查对象,七月份发出通知,要求各县老促会、老区办开展对接政策调研活动。各县根据市里要求,及时组织专人深入县市机关、农村和企业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市老促会、市老区办于957日、1920日两次由会长郜治才带队,常务副会长刘水生、邹鲁生、刘振郁及市民政局(老区办)副调研员陈生雄参加,一行5人,重点到泰宁、将乐、清流等三个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参观现场等方式,深入了解政策对接工作开展的情况。现将我们了解的情况和基层反映的问题综合如下:

一、主要成效

苏区老区是我市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一大品牌。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2009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市各苏区老区县党委、政府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政策研究,强化项目运作,注重落实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1年,全市共向上争取苏区老区资金58.17亿元,其中7个原中央苏区县29.88亿元,占全市争取资金的51.4%,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泰宁县在国家和省对中央苏区县政策不断倾斜和补助力度不断加大的基础上,这两年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也比往年有较大提升,其中2011年,争取到的资金4.79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86亿元,今年1-6月,争取到资金2.65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资金9392.5万元。将乐县20082月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后,近四年来共获得支持建设项目资金5.8亿元,其中20092.21亿元,20101.34亿元,20111.643亿元,今年上半年5667.5万元。清流县已参照西部政策补助包括8大类52个政策项目, 2011年共争取补助资金6.87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2.25亿元,今年1-6月,争取资金3.49亿元,其中参照执行西部政策项目资金1.39亿元。

这些资金涉及了农业农村、科技环保、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建、政法、社会事业、财政、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90项。项目覆盖了水利、交通、农网升级改造、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新型农村养老、低保、医疗救助、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社会保障,公安、检察、技侦用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等方面。政策的对接落实,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苏区老区的建设发展。主要表现:

(一)经济加快发展。在政策效应的推动下,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1.17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05.46亿元,增长28.4%,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64.54亿元,增长30%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5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7个中央苏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471.9亿元,增长了16.4%宁化县对接政策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防洪、防护林等工程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老区农业、林业、水利的基础设施。就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例,通过三年努力,投资7802万元,建成小型水源工程247座,灌溉渠道防渗改造743km,排水沟改造40.8km,取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4%的良好效益。

(二)环境不断优化。随着投入的增加,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加快。永宁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宁化、清流、明溪三个老中央苏区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了我市老区苏区的交通条件。按照“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去年老区投资3.0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97.9公里,老区建制村剩余的11个未通水泥路村完成了公路硬化,实现了老区928个建制村(居)全部通上水泥路。老区新增农村客运线路9条,农村客运站13个,大大方便了老区群众出行。投入5909.4万元,新建老区饮水工程126个,解决了老区11.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沙县2011交通部门申报的乡村公路建设得到国家省上支持资金575万元,实施了4个镇通村、村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水利部门申报的安全饮水工程得到支持资金1533万元,实施了沙县城区饮用水和4个老区乡镇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县教育局申报的校安工程、幼儿园建设等项目,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631.4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老区的交通、饮水、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民生更大改善。各县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政策,教育方面:近几年来,实施了原中央苏区县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建设补助工程、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乡镇中心校和初中配备多媒体教育设施补助工程、教师绩效工资转移支付补助等。全市新建中小学校67所,公办幼儿园12所,使老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卫生方面:加快县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120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及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以及提升改造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专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专项、县医院儿科床位、中医院康复科床位、农村卫生院卫技补贴、医疗机构修复和设备更新等项目建设,新建乡(镇)卫生院22个,急救中心5个,村卫生室679个,使县、乡医疗机构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体育广播事业方面:开展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县级体育场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建设等,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农家书屋1091个,老区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3580个。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老区农村文体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民生保障方面:目前全市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56%,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镇职工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搬迁造福1460658360人。

(四)面貌焕然一新。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老区建设发展都是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中央领导同志连续多年到老区视察工作,作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当作重要职责”。国务院《海西意见》提出:“原中央苏区享受西部政策待遇,革命老区享受中部政策待遇”,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老区发展正在走上快车道。老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全市城乡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垃圾收集系统工程、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沼气工程、农村环保“以奖促治”项目、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从2011年起,实施旧村镇改造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对公路沿线7个县26个乡镇的村庄建筑物进行立面改造,共有4290个农户受益;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成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各种垃圾处理设施,使乡村“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干部群众高兴地说:现在是老区建设发展最快、最好、最实惠的黄金时期,

二、基本做法

1、强化领导措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国家赋予苏区老区政策重要意义认识到位,普遍认识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苏区老区人民的特殊关怀,是老区群众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盼望已久的事情,也是苏区老区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普遍都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加快发展的意识。因此思想重视,工作有力,把做好政策对接工作作为振兴苏区老区的大事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将乐县成立了县政策研究及项目策划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名,配备专车一辆,办公经费列入财政专项核拨。建宁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专门下发文件,由县领导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的政策研究班子,组织人员前往江西考察取经,学习借鉴他们运用和执行苏区政策的好经验、好做法。明溪县建立健全对接支持促进老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工作专项制度,制定出台专项工作考评激励办法,充分调动推进策划对接项目的积极性,促进齐抓共管抓好工作落实。

2、认真学好政策。各县都十分重视对中央省市政策的学习把握,组织专人收集疏理有关政策,县委、县政府把学习政策列入议程,明溪县还专门请专家给县领导讲解苏区政策。泰宁县发改局针对中央苏区县可参照执行的西部政策27个文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12个方面33条政策梳理建议。基层干部学政策、用政策的热情高涨。市老区办编印的《老区政策服务指南》下发后,不少乡镇干部抢先阅读,称“指南”是及时“及时雨”。其想了解政策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3、科学策划项目。从近年来对接政策情况看,有项目才能争取到资金,有好项目大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各县对已明确的政策,结合县情和产业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做好政策的梳理,抓好项目策划、包装、生成、对接;对还不很明确的政策,加强研究,力争做到上级出台的每一条支持苏区老区发展的政策,都有相应的项目与之相对接。如,建宁县通过认真研究,根据“将区位条件和园区发展基础较好的老区县作为省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地”,策划运作了闽赣省际物流园区、省际经济开发区等项目,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升了能力,作好了准备。根据“按中西部地区标准给予老区农村电子网升级改造投资支持,扶持老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施了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无患子生物能源产业、110伏变电站、菌草产业等项目。各县还重点落实领导挂包项目责任制,按超常规不违规原则,简化程序、减少环节,做深做实这些项目的用地、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尽可能多地挤入上级规划盘子,享受到政策优惠和支持。

4、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上的苏区老区政策,除普惠政策外,大部分分散在国家各部委、省上各厅局的相关文件中,要用项目才能争取到,且基本上是按“规划先行、项目后审”的要求,也就是项目要首先能进入国家、省上盘子,争取才有可能;资金要靠项目,有项目才给资金,有好项目大项目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各县主要领导、有关部门积极跑部跑省,带情况、带问题、带项目、带感情,尽最大努力把项目列入国家、省上盘子,好事多磨,不达目的不罢休。泰宁县争取项目资金做到“三争”(敢争、能争、善争),“两不怕”(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宁化县水利局通过认真策划包装项目,2009年以来,争取了各类水利资金2.8亿元。清流县水利局2012年已向上争取水利项目15项,争取补助资金1.9亿元,促进了一批水利设施项目的实施。

5、重在抓好落实。对接政策不仅是向上争取支持,同时还要做好上下衔接,重点是拿回来,关键是用得好,目的是出实效。也就是,一要落实配套资金;二要抓好项目实施,大部分项目上级补助资金80%,项目单位要配套20%。为了把资金拿回来,各县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并组成项目建设小组抓好项目落实。将乐县由于配套资金比较落实,2011年共实施重点中,省市重点项目17项,争取到中央补助1.057亿元、省补助0.586亿元,实际到位1.503亿元,完成到位资金91.48%

三、困难问题

从我市对接政策的情况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省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苏区老区该对接的政策已基本对接,该享受的待遇已基本享受,成效明显,成绩应该肯定。调研中各县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政策对接难度大。对接政策的关键是,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资金到位。现在的问题是,已明确的政策,项目审批程序有的比较复杂,手续烦琐;有的门槛太高,对接难度大;有的规定太原则,不好操作。

2、大项目好项目不多。从近几年对接的项目看,能对老区苏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尤其是能增加老区“造血”功能的生产性项目几乎没有,老区发展的根本问题还不能很好解决。

3、项目配套资金难落实。大部分项目要求县级配套,苏区老区县属于“吃饭财政”,自有资金少,项目拿回来配套资金没法落实,项目难以办成。如清流县水利局同志讲,县里有几个水利项目很大,配套资金要几千万,县里财政困难,配不起,不敢要。

4、交通建设资本金压力大。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建设项目,需要承受出资本金的压力。如,批准明年建设的将乐县南口至万全39公里省道路改造,总投资2.6个亿,上级补助1个亿;城关至积善总投资6000万,上级补750万;玉华洞至火车站总投资1.3亿,上级补2300万,以上三项就缺口3个亿,仅靠县里这些项目根本无力实施。

5、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由于苏区县工作环境差、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出去读大学的人不愿回家乡工作,不少基层事业单位招不到人,招来的也留不住。如,泰宁县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近年来需要的人才都招不满,老师、医生跑掉不少,对老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四、对策建议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区工作,打好老区苏区牌,弘扬老区精神,积极对接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促进老区苏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成立对接政策领导机构。县里要建立对接政策工作机构,由县领导挂帅,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有奖惩机制。负责对接政策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问题分析、政策宣传、汇总统计等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对接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学习研究。认真抓好苏区老区政策的学习研究,加强政策对接的分析比较,梳理出哪些政策在运用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哪些政策还没有用好用足,哪些政策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与周边市相比,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参考,哪些工作需要改善提高。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政策对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对接政策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3、取消县级项目资金配套。对苏区县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涉农等项目建设资金,中央、省上应给予全额安排,不要求地方配套,以减轻苏区县财政困难。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建设资金等应由省以上全额负担,不再要求县里出资本金。

4、制定苏区专项补助政策。将教育、计划生育、政法公用经费保障等达标支出列入转移支付,将红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优抚特殊困难群体等纳入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将新农村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加快企业发展、扶贫大开发等纳入专项补助范围。

5、抓紧编制苏区振兴规划。国务院正在编制的《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原中央苏区产业振兴规划》征求规划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政策支持方面的意见,市县有关部门应抓住机遇,参照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抓紧编制原中央苏区县发展振兴规划,并及时上报,以争取国家、省上更多的支持。

6、加快苏区人才培养引进。人才是保证苏区老区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出台相应政策改变老区苏区人才就业环境和条件,使老区苏区需要的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7、加大对苏区县帮扶力度。把原中央苏区县发展作为一种常效机制来支持发展,在保持并加大省直部门扶持挂钩中央苏区县村的同时,争取条件建立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苏区县的帮扶机制,并在省内组织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或对口支援,以增强中央苏区县发展振兴的活力与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