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学子金秋喜连愁 扶贫助学梦与圆
日期:2012/9/19  来源:南平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点击数:
学子金秋喜连愁 扶贫助学梦与圆
金秋是收获成果的季节,对于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最大的收获成果是考入理想的高等学府。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那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如金秋丹桂,芬香扑鼻,沁入心扉,一阵欢喜—考上大学了,前程有望了。家人也感到欢喜—子女有出息了。同学们都争相祝福和勉励—到大学也要好好念,将来做一个能服务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当眼睛看到那昂贵的学费数字时,顿时忧愁涌上心头,在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学费加上日常用品开支,是一个不小的经济数字,经济压力使刚才的喜悦顿然消失,被忧愁代替,好在我国是一个有着扶危济困优良传统的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有热心的人伸出手来,帮助别人渡过艰难时刻。因为,这样多了一个人才,少了一个文盲,国家也多了一位高素质的建设者。
一、冰清玉洁成亮点
当你看到冰清玉洁这四个字,别以为是形容漂亮女孩的词语或武侠言情小说的武艺高强的女子,而是来自吴屯乡倪坜村租房居住在市区东峰街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周冰清,妹妹叫周玉洁,他俩是今年扶贫助学最亮丽的风景。
这对双胞胎姐妹之所以成亮点,是因为他俩是贫困家庭同时考上大学。父亲因腰肌劳损不能干重活,母亲因全身水肿,至今无钱查病因。姐姐周冰清考上福州大学,妹妹考上海南医学院。随时可能因为贫困止步于大学校门之外。2012年8月6日在武夷山新闻网报道下,一下子成为受关注的亮点。
在经历欢喜—忧愁—无望—希望的过程中,贫困的冰清玉洁两姐妹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阳光在希望中升起。姐妹俩所在学校武夷山一中在第一时间上报市教育局列入“潘邦炎奖助学金”;武夷山市关工委、红十字会为姐妹俩送去3000元助学金;南平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得到姐妹俩的情况后直接联系,一次捐助2万元;武夷山市隆达房地产公司柴达文总经理两次带人去她俩家了解情况,表示愿意每年资助6000元学费和每月600元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
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深深地感动了姐妹俩家人。母亲王爱娇感动地说:“这个社会还是好心人多呀!”在得到好心人资助后,她主动来到武夷山妇联和团市委,对这两个单位争取来的9000元爱心款不再接收,请资助其他更贫困的学生,对一位致公党武夷山企业家的资助也被婉谢。
从大学录取盼望求助到开学日期临近报到的一个多月里,姐妹俩及家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无私的大爱。母亲王爱娇说,这次资助如同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爱心课,唯有让孩子们不要忘了今日之情,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姐妹俩也满脸开心,往日的忧愁已被爱心扫去,笑道:“好好学习,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追求。”
二、政府牵线表先率
“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这是政府的责任。大学开学日益临近,如何让贫困学生如愿踏进大学校门,政府也做出表率。岚谷乡党委政府以不同形式帮扶大学新生。8月27日,岚谷乡召开大学新生座谈会,党委书记吴晓平将向外联茶企争取到的1.5万元助学赞助费分别发放到考取哈尔滨商业大学、漳州师院的阙欣宇、彭焱雷等3位贫困学子,帮助他们圆大学梦.同时,乡计生办也为计生家庭考上大学的9个新生发放助学奖励金2万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负众望,将来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大学新生郑婷表示:“这是家乡对我们的鼓励和肯定,我们会在大学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回报家乡,贡献社会。”据了解,岚谷乡平均每年捐助3万余元来帮扶9位大学新生,圆他们的大学梦想。
同样,8月28日,兴田镇也召开大学新生座谈会,向考上北京政法大学、济南大学的等42位大学贫困新生每位发放600元贫困补助金。座谈上,大学新生、部分家长代表和镇领导欢聚一堂,共叙家乡经济发展,畅谈大学学业发展。镇领导首先祝贺学子考上大学,向学子们介绍兴田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文化历史渊源,以及武夷新区规划建设建展情况。同时还希望学子们怀着对老师和父母感恩之情,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真谛、掌握知识本领,明确人生目标,将来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据悉,武夷山市妇联今年已通过各渠道资助贫困大学生47人,资助款近7万元,用善心与爱心为贫困大学生搭建爱心桥。
三、助学基金是主力
助学形式多种多样,资助金额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受助学生较多的还是助学基金。以基金形式助学是助学的主力。目前,武夷有三支主要的助学基金。
(一)潘邦炎资助学金。
潘邦炎奖助学金是武夷山风景高尔夫俱乐部董事长潘邦炎于2012年设立的。每年从基金拿出100万元其中55万元用于表彰奖励武夷山市100名优秀学生。其中当年高三考上大学的40名、每名1万元;高一、二学生40名,每名3000元;初中学生10名,每名1000元,共计55万元。2012年8月16日,武夷山市举行2012年“潘邦炎奖助学金”颁发仪式暨高考表彰大会,100名优秀学生受到基金奖励。
(二)郑政谋奖助学金。
郑政谋奖助金是由台湾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崇华于1998年8月以其父郑政谋名义捐资设立的 (郑政谋系祖籍建瓯人)。奖助学金每年8月发放,发放对象是建瓯、建阳、武夷山高中毕业考上本科大学的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三)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
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是被誉为“南安陈嘉庚”的黄仲咸于2004年由1990年设立的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发展而来的。基金由各级相应的老区建设促进会经办。资助对象是老区山区在校普通高中阶段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对革命“五老”、 革命烈士以及红军(含失散红军)后代、独生子女、两女结扎家庭的学生给予优先。一般是每年10月发放,今年南平市老促会分配我市名额85名,每位助学1000元。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助学基金,还有如厦大校友会、政协爱心协会等,但影响力不大。
四、社团个体绿叶衬。
武夷山是一个捐资助学氛围很浓厚的地方,一些社团和个体也纷纷解囊献出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让贫困学生在人生路上充满阳光。武夷山市扶贫协会是一个由2011年5月成立的年轻社团组织,2012年8月,联络市莆田商会到市老区中学(二中)通过拉家常形式,与师生座谈,对今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从中选择10名优秀贫困学生,每人每年将获得4000元助学金,直到大学毕业。这是该协会第一次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的一次助学活动。
柴达文是武夷山市隆达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充满怜悯之心,对贫困学子上大学时时挂在心上,如同关心自己公司经营业绩。每到八月金秋时节,他的眼睛就像百度搜索,寻找被遗漏正处于一筹未展未能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自从2002年开始捐资以来,已有32名老区山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如愿梦圆大学。前面提到的冰清玉洁两姐妹,柴达文到她俩家走访了解后,得知姐姐周冰清已有好心人资助后,毅然资助妹妹周玉洁,直到大学毕业。
今年柴达文资助包括周玉洁在内的7名大学新生。8月24日这7名大学新生不因学费而忧愁,露出愉悦之情,打点行装,赴大学报到。
五、特殊群体受优待。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区域都有特殊群体,往往又是弱势群体。在金秋助学活动有两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受到关注与优待:革命“五老”后代和计生低保户。
革命“五老”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参加革命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作出重大贡献,后由于种种原因中断革命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区乡干部。相对“老革命”是弱势群体。市老区办对革命“五老”后代的助学极为重视,今年资助14位革命“五老”后代上大学,每位500元,共7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宁火生是居住在洋庄乡浆溪村碛面老区基点村的一位革命“五老”,今年89岁。8月的一天,他拖着老态龙钟的身躯,迈着步履艰难的脚步,带着孙子宁伟杰来到市老区办,反映他的孙子宁伟杰因差0.5分要缴纳1.2万元择校费才能到一中读高中,因缴不起向老区办求助,还拿出缴费通知单给大家看。宁伟杰也说,除了一中其他中学都不去,不是不好好念书,就差0.5分,否则宁可缀学,也不念书。此时,时任老区办主任的陆少中召开办务会议:宁火生是我市健在为数不多的革命“五老”,革命“五老”又是我办的服务对象,关心其后代读书也是责无旁贷的.宁伟杰这个小孩还是喜欢读书,成绩也不错,不能因差0.5分要缴不起1.2万元择校费而失去读书机会,失去前途,老区办要尽量帮助,在紧急困难时刻帮助渡过难关。决定给予宁火生500元困难补助,给予宁伟杰5000元助学补助。
许澍文是崇安街道营盘社区的计生低保户,父亲许世炜是粮食局下岗职业,身患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母亲体弱多病,目前刚动完手术,原本经济十分困难又雪上加霜。许澍文面对西南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和高昂的学费喜忧参半。在举目无望的时候,8月27日,市计生协会送来5000元金秋助学金,承诺连续资助4年,直至大学毕业。许澍文激动之情溢之于表:“现在学费有了着落,心里踏实多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扶危济困的名言格句。金秋即将过去,迎来寒秋,贫困大学生坐在大学教室并不寒冷,和煦的阳光斜射在教室里,映落在课桌上,贫困大学生感到寒秋阳光仍然是温暖的。他们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志在国家,将来的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建设者。
(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汪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