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关于漳平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组建与革命活动情况的调查纪实
日期:2012/9/13  来源:网上来稿  点击数:
关于漳平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组建
与革命活动情况的调查纪实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漳平南福区有一支革命活动十分活跃的妇女游击队,1988年8月漳平县党史研究室专门组织人员对当时南福区妇女游击队进行走访、调查、了解。现将当时了解情况重新进行整理:
1932年至1937年整整六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期间,驰骋活跃于岩(龙岩)南(南靖)漳(漳平)交界地的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红色娘子军--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挥下,充分发挥了妇女在革命斗争中的半边天的巨大作用。她们在支援革命、参战、保卫红色政权、慰劳红军、巩固胜利果实、与敌人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等等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以她们的生命和鲜血为闽西的革命红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因此,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在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荣的篇章,几十名妇女游击队指战员所建立的功勋在人民自由解放事业的史页上占有应有的地位。
(一)妇女游击队组建前南福区妇女参加革命活动情况
漳平永福镇苏维埃总区在当时革命斗争形势下,分东河、南河、北河、南福、龙永等五个区。其中南福区因在永福的南边,朝天岭下,所以又称下区,辖围包括现在的适榕、元沙、岭下、古溪等四个行政村。适榕村下辖榕树下、古井垄、赤岭、虎石空、外里、麻南溪、横山等七个小村庄;元沙村下辖坑仔洋、下楼、圳口、竹下、红窟底、上、下山兴等六个小村庄;岭下村下辖内佳山、坪仑、四旺、大岭下等四个小村庄;古溪村下辖苦坑、南寨、产乾、中甲、尾甲等五个小村庄。它们紧紧连成一片,相互沟通,与龙岩、南靖县交界,形成纵横辽阔的腹地,交通阻塞,山耸林密,群众基础好,是红军、游击队活动的重要地方。
1929年秋,朱德军长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夺取永福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永福一带的共产党组织和其他革命组织,有力地促进了永福各地革命活动的深入开展。当时南福区亦称岭下区的广大妇女,在红四军进驻永福后,革命热情极为高昂,她们成群结队,甚至许多妇女肩背婴孩,同男子一样翻山越岭,星月秉程跋涉四十余里山路,奔赴永福圩迎接红四军,参加朱德军长在永福市场召开的万人群众大会。她们手擎小红旗,争先恐后地赶路,竞相提早赶到目的地。其时赶往永福圩与会的妇女,骨干分子有30余人,跟随者几十人,合计百余人。自此后,南福区的广大妇女扬眉吐气,革命精神大振,纷纷参加了革命行列,许多妇女与男子一般踊跃参加赤卫队,抛开家务拖累,勇敢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为后来创建南福区妇女游击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做好了牢靠的组织准备。
在这众多的妇女赤卫队中,张瑞娘、林金銮、谢阿曲(土名)等二十多人表现得尤为杰出,她们后来便成为妇女游击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此后,南福区的妇女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走出家门投身于工农革命运动,绝大部分参加了赤卫队,并且有些女骨干如游玉春、张瑞娘等被推选上红色政权和妇女委员会的领导岗位,担任了岭下区苏维埃政府妇女主席的领导工作。从此,她们彻底冲决了农村封建势力罗网的重重束缚,在共产党和地方红色政权的领导下,毅然与男赤卫队员一起奋勇冲杀,先后前往华安马坑,漳平永福,南靖和溪、下窟盂、月水等地攻炮楼打土豪、民团,表现了妇女赤卫队员的勇气和胆力。从而有力地培养、锻炼了妇女骨干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成了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可靠力量,成了赤卫队的得力助手和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实战队伍。
(二)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组建的客观形势与经过情况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之后,于1932年4月,由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红军东路军攻克了漳州。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是月初,中共闽西特委的主要领导人参加了福建省委主持召开的东征漳州的军事会议。会后,南福区党组织接到闽西特委的指示,立即做好接应中央红军东路军的各项准备工作,密切配合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的军事行动。10日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镇--龙岩城又被工农红军胜利地收复了,这就为红军进漳打开了大门。为了切断杨逢年旅的退路,并迅速向漳州方向挺进,红军东路军相继从永定坎市和龙岩出发,以飞将军自天降的神速长驱直进。13日红军东路军的主力部队从龙岩出发,到了中甲即分兵三路挺进:其一路从永福龙车至红窟底行进,其一路从永福朝天岭进军,其一路从龙岩适中坑园前进;经马坑、吕洲、三井进入南靖县境。几路中央红军东路军主力全进南靖县境内,后又从南靖、和溪、水潮、金山、龙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地方军阀张贞的老巢--漳州。
南福区党组织遵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重要指示,在区领导人陈朝攀、陈庭良和李桂荣等坚强领导和严密组织之下,组织发动沿途人民群众,于永福的龙车、四旺、吕坊、西山、岭下、元沙一带建立了接应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的联络点,设置了军需供应站。永福龙车区苏维埃政府发动村头、麻只贝、潭头、水尾四个村庄千余人组织了运输队、交通队、担架队的支前队伍。一部分红军东路军的主力部队抵永福、元沙等地后,便暂时驻扎下来。这时,永福、官田、拱桥的驻敌闻风丧胆,销声溃退,获得全境解放,红军东路军畅行无阻。元沙一带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元沙、山坪、四旺、下楼、内佳山、圳口、竹下、下路坂等村庄的女赤卫队,以张瑞娘、林金銮、李香銮、玉銮、金莲、南花、谢隐曲等为首组织了二、三个妇女骨干为主力,经岭下区苏维埃政府研究决定并在红军东路军驻军的具体指导帮助下,于1932年4月中旬,在元沙万善庵正式宣告成立妇女游击队,任命张瑞娘为妇女游击队队长,林金銮为副队长,队员三十余人。其主要成员是张瑞娘、林金銮、谢阿曲、张桂娘、玉銮、李香銮、金莲、南花、宝娘、老妈香(土名)、桂娇、陈桂銮、娇治、胡菽(土名)、游玉春、张春娣、兰凡(土名)、郑秀卿、周卡兰、李秀銮等。其中娇治是中甲(1942年划归龙岩县辖)村妇女领袖,她奉命抵元沙搞革命宣传活动,在组建妇女游击队中,曾起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妇女游击队成立后,直接受南福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同时还得到红军东征部队领导机关的具体指导。
我们党和红军领导、帮助南福区组建了一支坚强的妇女战斗队伍,并使这支队伍成为红军东征部队得力的后勤工作生力军。她们在支前、参战中,表现得非常积极、勇敢,工作做得颇出色,尤其是妇女游击队的领导者、中坚力量的张瑞娘、林金銮、娇治、陈桂銮、谢阿曲、游玉春等人更为杰出,深受红军东征部队和沿途群众的热烈称赞。
时值1935年6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邓子恢、谭震林相继抵永福龙车、四旺等地观察,鉴于当时革命形势的客观要求,决定筹备成立中共岩南漳县委。在此期间,邓子恢、谭震林亲自领导改组成立了岩南漳边区游击队,与此同时肯定了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基本队伍仍然保持三十人。组织上任命张瑞娘为队长、林金銮为副队长,后来于1936年2月林金銮擢升为指导员。
这时,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确定山坪后厝楼作为队部驻地。同时为了适应游击战争活动的需要,还确定了红畲水木厝(南靖县界)、元沙下庵厝作为活动据点。
(三)妇女游击队革命活动的前前后后
南福区妇女游击队成立以后,便以一支生机勃勃的战斗队伍,与男同志并肩战斗,或分或合紧紧配合,活跃于南福区的广大土地上,驰骋于深山密林、崇崖峻岭之间,出没于岩南漳结合部的纵横辽阔之游击区里。这支有三十人骨干的妇女游击队,在多年的游击战争中锻炼成长,同男游击队一般的装束显示出飒爽英姿;绑腿扎腰、缠奶,头戴红军帽,身着便服,臂佩红袖章,脚穿自制的草鞋,好一派威武雄壮的豪气!队长张瑞娘、副队长林金銮腰佩短枪,队员们肩荷长枪,何等虎虎有气魄呵!她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擎革命旗帜,浴血奋战了数个年头,菇苦含辛地为人民的自由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
其实,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的前身是妇女赤卫队,当时装备甚差,仅有几支单响步枪,大部分人手持的武器是长刀、红缨枪。她们就凭这样的武器,同敌人展开了气势磅礴、铁流滚滚的游击战争。1929年冬,在攻打华安马坑一个土豪炮楼的战斗中,她们紧密配合其他游击队共有百余人,经过顽强交战终于攻破了土豪炮楼,抓住好多个的土豪、民团,缴获了战利品。1930年间,她们又配合红军攻打永福民团和南靖和溪“店仔隔”土豪。初始出战,有旗开得胜的欢乐,也有受挫失利的烦恼,但是她们经受了胜利与失败的考验,越战越能战,越战越善战,越战越强壮。她们极大地发挥了自己在革命战争中的显著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力量,已成为南福区游击队与岩南漳游击队的力臂。
1932年4月中旬,南福区党政组织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红军东征部队攻打漳州的需要,便在原来的妇女赤卫队基础上,经过改组整编,正式成立南福区妇女游击队。从此,她们真正开始了军旅生涯,迎接了新的斗争任务,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妇女游击队帮助驻扎当地的东征部队搞后勤工作,竭力安排好红军驻军的生活,在短暂的几天里,她们做了许多事情,后勤工作搞得很出色。随后她们因为能听会讲闽南话,便奉命随东路东征部队一起行军,参加消灭南靖和溪的驻敌。继而,她们随军进入南靖县内,尔后开赴漳州,参加攻打漳州的战斗。在进漳途中,她们一边协助部队搞后勤,一边参战。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后,妇女游击队的指战员密切配合东征部队深入城乡宣传发动群众,到贫苦群众家里走门串户,用闽南话向当地妇女群众宣传我党的政策、红军的宗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后于五月底,红军东征部队撤离漳州,几十个随红军东路军进漳支前、参战的南福区妇女游击队同时撤回元沙、岭下各村。
参加攻打漳州的战斗,是南福区妇女游击队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实战锻炼、战火考验,凡是加入这次战斗行列的全体妇女游击队指战员都经受住了战争的严峻考验。血与火的洗礼,炼出她们的坚强革命意志,增长她们的军事本领,增强她们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她们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斗争的政治思想素质。总言之,这一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漳州战役,给她们以极大的锻炼和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妇女游击队的军事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从而使之成长为一支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很强的革命战斗力的红色娘子军。
后来,过了一年左右时间,至1934年7月,魏金水与邱金声、邱织云、伍洪祥同志率领红八团奉命骚扰漳龙公路,从龙岩新祠撤到永福龙车。并选定龙车为红八团基点,于此住下、整训。1935年5月,邓子恢、谭震林同志抵永福龙车视察,确定四旺村为红八团总部驻地。当时,邓子恢同志转住永福宝山秘密指导革命工作。6月,在邓子恢同志的亲自主持下,于龙车成立了岩南漳游击队。从此,永福一带又红火了,革命活动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进行了整整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南福区的妇女革命运动同时活跃地开展了起来,妇女游击队重又应运而生,投入伟大的三年游击战争。这时,她们在作战中,从敌人手里夺来武器装备自己,由不多武器到人人手中都有一杆枪,情形大为改观。
三年游击战争的初期,妇女游击队所开展的各项斗争,是在上级领导机关--岩南漳边区特别工委和南漳边区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谭震林、魏金水同志常在南福区一带指导工作,与这里的人民群众建立了鱼水深情,有着厚实的群众基础。因此,当地的人民群众和妇女游击队指战员很熟悉上级领导人的名字,至今仍记在人民心中,仍为人民所怀念。妇女游击队在岭下区革命领导人陈廷庚、陈火铭和陈朝攀的直接领导下,跟随红军队伍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四处打游击。
红八团驻扎岭下时,妇女游击队组织当地妇女群众帮助红军煮饭烧水、浆洗衣服;常以探亲或借赴圩之机,到永福、下窟盂、和溪等地购买红军所需的电池、笔墨、纸张、盐、煤油以及药品等物资;还为组织和红军递送秘密信件。担负后勤工作的妇女游击队队员经常把饭菜送往驻在山上的领导同志和红军吃。当领导同志或红军下山执行任务和开展工作时,妇女游击队紧密配合,分头悄悄回家准备饭菜、茶水,并且做好放哨保卫工作。我们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因革命工作之故,时常到妇女游击队和接头户的家落脚。到了她们的家,同志们就象回到自己家一样温暖可亲,安全无虑。后来,南福区妇女游击队随同红八团出发上山打游击,转战龙岩、适中、象山、坑园、竹下路、新祠、永福、龙车、四旺、清源、肖坑、大岭下、月水、六斗、和溪、营富、马坑、梅营、苦竹等岩南漳华县交界地,参加了许多的大小战斗。
1936年2月中旬,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领导同志都来到永福小村,贯彻1月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在上杭县双髻山召开第二次会议所通过的《关于目前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的决议》,并指导成立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会上,遵照中共中央“抗日讨蒋”的指示,决定把原岩南漳游击队扩大为抗日讨蒋支队,有一部分岩南漳游击队员编入红八团开拨龙岩方向活动。妇女游击队则编入地方游击队,转回后方坚持地方游击战争。妇女游击队长张瑞娘在坚持地方游击战争中表现得非凡坚定、顽强,各项工作做得极为出色。她无畏千难万险,把生死置之度外,不顾劳骨苦身、饿体冻肤,始终忍性其志,忠心耿耿于革命和天下劳苦大众解放事业。1936年5月,被增选为岩南漳军政委员会委员。她是岭下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岩南漳军政委员会委员陈廷康的忠贞革命伴侣,他们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压榨,争取崇高理想的实现和神圣事业的成功,诚心诚意为党为民族为劳苦大众忍辱负重,战斗不息,最后无私地壮烈地奉献出宝贵的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此时已擢升为指导员的林金銮,游击队员陈桂銮、林金莲、谢阿曲、林桂銮、郑秀卿、李秀銮、陈桂娇、胡菽(土名)、兰丹(土名)、周卡兰等都跟随红军队伍上山打游击,转战岩南漳交界地一带。
1935年7月,红八团在龙岩适中新祠截劫敌人军车,缴获大量的物资。妇女游击队与岩南漳游击支队密切配合红八团,一起参加了这次截劫敌人军车的战斗。战斗胜利后,妇女游击队发动妇女群众帮忙搬运物资,运送四旺村红八团后勤处。随后,她们动员当地妇女踊跃为红八团做军服、军鞋和军帽,成为红八团后勤工作的得力助手。同月间,妇女游击队随同红八团与岩南漳支队出击南靖和溪民团,一同消灭民团丁几十个。战斗结束返至和溪下窟盂时,又遇上永福民团护押的商运队,截缴了许多军需物资和药品,他们一起连夜运回四旺总部驻地。
1936年7月,国民党军第三师、第九师对永福实行全面围剿,调动部队包围洪坑、淇洋、半岭、田头,一路烧杀。分散编入岩南漳支队的女游击队员陈哉仔在田头突围时牺牲,北河区委书记陈世勉被敌捕刮头剖腹示众。8月,国民党军队第九师突然进剿岩南漳县委机关驻地小村,纵火烧毁当地所有民房,并在村庄周围高山上搭棚镇守。根据地军民在邓子恢等领导同志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妇女游击队与岩南漳第三大队并肩行动,突然出击南靖和溪下窟盂驻敌,狠捅其屁股,叫敌人不得安宁。敌第九师闻讯只得撤围,班师赶往下窟盂救援,小村得以解围。于是保卫了中共岩南漳县委机关和党的领导人的安全。
1937年,国民党广东军938团全面搜剿岩南漳游击根据地,实行残无人性的摧毁破坏、杀戮,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洗劫,成百上千的无辜劳苦群众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尸横原野,怵目惊心!客观的外部情况出现了令人极端恐怖的局面。而主观的内部情况竟出现亲痛仇快的骤变,令人惴惴不安、忧心忡忡。鉴于腹背受敌的严重情势,岩南漳军政委员会机关和领导人秘密转移,岩南漳支队第二大队突袭进剿的敌军,并迂回出击龙岩适中等地,获得反清剿的节节胜利。4月中旬,中共岩南漳县委和军政委员会的部分领导人,与中共南福区委机关和领导人,率领部分妇女游击队指战员,从龙车村头坑移向四旺锯齿仑山寮(又名下路坂山头)荫蔽,坚持斗争,以待时机。至五月中旬,有一天,当地一个败类贪生怕死,经不起敌人的恐吓、胁迫,折腰降敌,引敌938团第一营在我岩南漳军政委和南福区部分领导人与妇女游击队荫蔽的深山扑来,疯狂进山搜剿。岩南漳军政委和南福区委部分领导人领导、指挥部分妇女游击队,在失去后援与弹缺粮绝的万分火急情况下,奋起抗击,借助山势用石头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经过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斗,终因力量悬殊而失利,除岩南漳县军政委员会委员游祖桂挣脱,其他领导人和妇女游击队长张瑞娘都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少数妇女游击队员被打散,潜伏山涧冲出绝境。至此,南福区妇女游击队被敌人彻底摧毁破坏了。事后,岩南漳军政委员会委员陈庭良奉命前往下路坂山上战地,料理陈朝攀、张瑞娘等牺牲战友的尸首,并察探情况。
同年7月,国民党广东军938团奉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敌团长陈凤诒命令岭下部属重点围剿岭下区,大肆捕杀革命群众和游击队员,妄图荡平岭下区、毁灭岭下区。妇女游击队指导员林金銮夜出日没,坚持苦斗在岭下内佳山山里。农历7月半后(公历8月间),有一天,国民党广东军938团清剿岭下村时,飞鸟不赦、片叶不留,猖狂搜剿,荫蔽在内佳山后头山的林金銮又被敌军团团包围,不幸罹难,惨遭敌人的严刑拷打、酷讯荼毒,受尽百般蹂躏。但她凛然正气,面无惧色,痛斥敌人:“我宁可死,决不招供。你们要我投降,休想!我是个游击队员,决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你们这群狗杂种想把我怎么样,由你们便吧!”最后,敌军把她押解到适榕杀害。临刑前,林金銮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同年间,女游击队员郑秀卿,队伍被敌人打散后,历尽种种艰难,终于又找到了自己的队伍。组织上派她与男游击队员迈三(土名)、游宗咸等同志在一起,坚持埋伏在龙车“菜篱卿坑”打游击。不幸后来被国民党广东军第10师剿捕,与游宗咸同时在龙车水尾被敌枪杀,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珠血。
个别幸存的女游击队员,则荫蔽了起来,以待时机,静候组织的召唤。遗憾的是,自此后,白色恐怖笼罩岭下区,情势日益严重,革命人民惨遭反革命铁蹄的蹂躏,重又挨受涂炭。岭下区的革命人民多么盼望革命重振旗鼓啊!但是,组织已经转移失去了联络,红军和游击队的主力整编后,业已开赴前线抗日去,暂时无法回还。于是,在父母的催逼下,不得不换姓易名出嫁异乡外地了。
无数象南福区妇女游击队一样的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庄严诞生。
新中国诞生后,南福区的广大群众欢呼胜利,欢呼新纪元的到来。他们高举先烈们的鲜红旗帜发扬革命传统,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支持下,迅速投入重建家园的新的战斗。他们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的恢建,初步医治好旧中国带来的旧伤,使岭下山区呈现崭新的气象。以后,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南福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南福区人民,他们以妇女游击队的英雄们为榜样,树立改革、开放观念,经过数年艰苦奋斗实现了脱贫致富,下向富裕形小康迈进,在天之灵的革命女英烈们得以告慰。坚信,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下,南福区的建设一定会搞的更好,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未境事业一定会超越。(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