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区基点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情况调研报告
日期:2012/7/31  来源:南平松溪县老促会  点击数:
松溪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关于老区基点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的情况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
松溪县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老区跨越发展列入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狠抓落实。“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惠及老区各项优惠政策鼓舞下,加快了发展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优势,使全县老区建制村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老区基点村也随着良好机遇,逐渐跟上了整体发展的步伐,但与时代赋予的要求和全面平衡的均等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本会根据市老促会〔2012〕7号文通知精神,配合市老促会调研组前来我县专题对革命老区基点村的跨越发展作了相应的调查了解。本会由林先发会长率领驻会的毛金寿、张志强等有关同志深入花桥路桥、渭田仙槎及溪东古衕、溪源等老区基点村走访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6万多,下辖一个街道,2个镇,6个乡。是全省老区重点县之一。全县9个乡(镇、街道)就确认6个乡(镇)(花桥、郑墩、渭田、溪东、祖墩、旧县)为老区乡镇,102个行政建制村就有71个老区村,老区人口11.3万多人,占农村人口89%,老区基点村35个,其中行政村5个(路桥、青山、仙槎、山镇、古衕),老区基点自然村60个,共中:已搬迁25个,现有基点自然村35个。
二、革命基点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点村经济发展情况。从我们调查中五个基点村相对比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
1、发展较好的有溪东乡古衕村:该村共有368户,人口1470人,山林面积21000亩,其中竹山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1100亩,山多田小,由于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以身作则,敢于开拓创新,带领全村人民走富民之路,以竹、烟、茶、菌为主要产业,结合山林竹木资源,办好笋、竹、木产品加工,以及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措施。经过几年努力,促进了老区农民增收;至2011年,人均收入超过5400多元。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村支部多次获得上级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生态山谷明珠”、“文明新村”。主要突出事迹有:①新农村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五年来新建民房占半数以上,全村大街小巷水泥路硬化到家门口;②村民安全卫生饮用水新建一座规格化的大水池,各户装上了自来水管;③建立了村卫生医疗所,做到小病不出村,卫生服务到各家;④大面积农田进行土地平整,田园整体建设成规模;③村民休闲健身活动有了场所;⑥业余文化活动比较活跃;⑦村办公墓陵园解决了村民百年大计;⑧竹山机耕道建设开通了24公里,解放了半数林地肩挑的困苦。
2、发展一般的革命基点村有花桥乡路桥村、渭田镇仙槎村,属于中等发展水平:这两个村的道路硬化、农村农网改造、电话普及、广播、农户安全卫生饮用水基本解决。村民主要收入靠笋、竹、茶叶、烟、菌为主,以及外出务工,小部分人员在本地经营小本日用品、运输生意。
3、发展较缓的革命基点村:郑墩镇青山村、渭田镇山镇村,这二个村主要是山高水冷,耕作不便,主体建设和发展项目缺乏,仅仅依靠笋、竹、林木部分采伐,以及出卖成品原料,导致大部分资源流失。由于山村偏远,子女上学,日常疾病治疗,以及日用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在同等条件下,其价格费用高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这两个村与改革开放前比,变化也是很大的:道路硬化到村里,村巷道铺上了水泥,村里卫生面貌大大改观,农民有了简易较小的休闲活动场所。民房居住也建设了部分砖混结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二)基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来是大发展的时期。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下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如古衕村的土地平整、防洪堤坝、农田和竹山机耕道、治理水土流失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现已基本得到解决。
2、公路建设。2005年全县就实现村村道路硬化,大大解决老区群众出行难和子女上学难的大问题,这是各级党委、政府为老区革命基点村,搞活流通,跨越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老区人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3、民生工程建设:这五个基点村,中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文化娱乐站(点)以及广播电视的普及,卫生医疗保健,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问题,都呈现出好的开端。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造福工程”的实施,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惠及了老区人民。
(三)关于和谐社会建设:基点村的社会和谐,家居村庄的和谐的精神面貌近年来出现了良好势头,那些不文明行为,危害社会安定的劣质问题,一年比一年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合理,土地使用调整划片安排得当,造福工程的搬迁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赞誉,社会治安引起的刑事犯罪案件年年下降,古衕村多年来没发生过刑事犯罪案,该村村民求知识、求上进,出现了好的势头。
三、存在问题与应对建议
1、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点,地理条件限制,基点村都是座落在山高路远,偏僻,交通不便,劳作困难,如青山、仙槎均处在三区结合部之中,离集镇20多公里,到县城50多公里,虽然道路硬化到村,但只能通小四轮和小吨位的货车,进出物资相对困难,有的村路通了,班车不通,因为硬化道路面窄,客车无法交会,影响安全行驶。效能收益等难以应对。
第二点,发展经济苦于没有适合的项目。虽然有林木、毛竹资源,但如何深加工搞成品打造一村一品,应办什么厂,建什么公司,生产什么产品,销路在何方,筹建资金从何而来等等问题连片存在。
第三,科学发展,技术领先。本来高山上的食品加工,打造绿色品牌是极其有利的地理、绿色品位的先决条件,我们难以寻找合适的项目,更缺乏人才技术,因此无法成行。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主要存在困难比较多,县老促会和老区办在调研中了解到如下几点突出问题。
①边贸公路急需开通,以利老区基点村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
第一条,古衕村通往浙江龙泉的泗源公路,设计规划和路基均已打好基础,全长有6.5公里,特别是从溪东至溪源洞原为县道公路,必须恢复县公路统管,应将4.5米宽公路拓宽为5米以上。
第二条,路下桥通往浦城豪村接头路约5.5公里,这是边贸交易市场和物流畅通的需要,既方便于路桥、塘边、大布、寺坑四个周边行政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亦是打造接壤浦城高速公路和铁路,融入大武夷红色旅游通道,在十二五期间建议给予安排,投入建设资金。
第三条,花桥源尾通往建阳障墩4公里对接浦城到建阳高速公路,进一步解决老区基点村(官田、丘地约50多户)人民物流产能。
第四条,渭田溪尾通往庆元三济乡仙庄、崔上的边区公路约5公里,此路开通有利于我县老区人民融入丽水地区,红色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的大行列,密切闽浙边陲老区人民息息相通,物资交流。团结协作的关系。
以上四条边贸接头公路敬请上级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列入项目申报,及早为老区基点村民解决多年的宿愿。
②拓宽现有通往各村的水泥路面。在十一五期间为了解决老区人民出行难,在省、市委、政府的重视下,都已完成老区建制村的道路硬化,但因当时配置的资金有限,每公里都需要当地配套相应的数额,所以在如此困难情况下,硬化道路面窄无法适应当今的需求,特别是花桥至路桥塘边的公路,交汇车辆都困难,造成了驾驶行车中存在着多方面隐患,因此,呈请省、市交通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拓宽公路建设9米以上的水泥路面,以利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所需资金要求国家财政拨款。
③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密切着老区人民的生命安全问题,我县五个老区基点行政村,在文字统计数据里,三年前就已完成了,实际情况如何,我们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十分清楚。比如古衕村连续三次更换改造入户自来水管道,去年防洪汛期之后,由于总管及支管在铺道地质周围受水灾影响,多处出现水管变质,反复维修仍然有不卫生水渗入,靠村民水费收入无法支付,难开支;还有路桥下辖的西溪等二个老区自然村至今仍牵引山沟田垅的水为生活饮用水;仙槎村也有三分之一村民自行挖井取水或在田垅水沟中的接管解决饮水。总之,饮水问题还存在不少难题。建议上级设法每年酌情给予倾斜安排一定资金投入基点村为专项饮水补助经费,以利安抚民心。
④广播电视入村入户专线电缆工程。我县老区村未通闭路电视的五个行政村,共中有山镇老区基点行政村,西溪等11个基点自然村靠自设天线接收电视。急需给予解决。
⑤山林、竹山机耕道建设十分需要。全县老区村民要求建设山林简易公路和竹山机耕道,初步统计有500多公里,其中五个老区基点村呈报达130多公里,每公里至少需要投资8万元以上。要求上级给予专项扶持,分批实施。
⑥切需认真解决好老区基点村民生问题。第一妥善设立好卫生医疗服务所。我县基点村中山镇、青山两个村没有建立,关键是缺少医务人员和整套资金,要想方设法:一是培养当地人才;二是乡镇卫生院指派专科医生领班;三是选好本村中草药乡村医生列入服务;四是解决好开办建所所需经费,以及医生费用;五要提高新农合报销费用,以利村民小病不出村。第二妥善解决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生活、疾病所需服务,安全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造就和谐山村。酌情建设好老年活动休闲场所,培训健身辅导员;对留守儿童就必须切实帮助其入托入园上学的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各村两委要确定专人兼管这些具体工作,五个基点村中,目前困难多的是青山、山镇,由于路远偏僻,留守村民各有自家的困难,因此确需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认真对待。
⑦耕地抛荒普遍存在。初步了解,五个基点村抛荒耕地达到相当数量,我们在调查中感到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实事,因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自谋发展,留守村民都是老年人、儿童和妇女。(花桥有一户村民要宰猪时都找不到有力气的人帮忙),所以田地无法耕种,特别基点村相当部分原为山垅田种稻谷或杂粮,由于野猪等糟蹋,也无收成,所以导致抛荒严重。我们在调查了解中感到解决的办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退耕还林;种植中草药,发展茶业,种植毛竹;有条件的也可办养殖场,有偿转让,或者林业部门收储开发为山地。
③关于基点村负债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解决:第一帮助村委寻找经济增收渠道。第二尽本村的实力,盘活本村固有资源变现。第三呈请上级政府给予划转消免。
松溪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