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老区精神 改变路桥面貌
日期:2012/7/31  来源:南平松溪县老促会  点击数:
发扬老区精神 改变路桥面貌
一、基本情况
路桥村位于松溪县西部,距县城33公里,离乡所在地20公里,是松溪、建阳、浦城三县(市)聚集居地,是福建省著名的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想方设法引导农民致富。除引导农民抓好“粮食、蔬菜、林木”等传统产业外,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引进企业。2009年底,引进福光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万元,以养羊为主,兼收农副产品,向农户租田200多亩,主要种植经济蔬菜及牧草。目前是试点性地种养一些特色品种,如:饲养黑山羊、土鸡、土鸭等,种植麦豆、西兰花、莴笋、苦瓜等,若试点成功,打算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全村、全乡铺开。该公司雇用的工人,主要是当地村民,前两年每月雇工十几人,每人月工资约1800元。今年公司雇工以散工为主,工资按天计算,每人每天100元,帮助解决当地部分农闲人员就业问题。二是种植烤烟。种植烤烟效益好、价格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种植,烤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虽然种烟费时、环节多、辛苦,但目前农村还没有找到一项能够替代它的产业,因此我们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想方设法多种烟叶,增加农民收入。近三年引导发动农民种植烤烟485亩,年均纯收入40万元,人均纯收入301元。三是小径竹开发。路桥农民有培育管理小径竹的经验,发展小径竹产业符合村情,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路桥村现有小径竹面积2000多亩,人均约1.5亩,2009年小径竹亩产收入只有100多元,为了做大做强该产业,路桥村于2010年成立小径竹协会,通过2年的低产优化垦复,2011年亩产达到280元,年收入达56万元,人均收入422元。
(二)不折不扣落实惠民政策。我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推广,年参合率91%;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月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50元、60元,3年全村共发放补助金22万元;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189人,3年共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2人,发放补助款8万元;全面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成品油补贴及生产资料提价综合补贴,3年全村共发放补助资金46.5万元。
(三)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路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3年多来,路桥村投入项目资金538万元,完成8个较大项目工程。一是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项目。投入资金120万元,完成纪念馆主体楼工程、广场工程、展板工程、旧村部防洪堤工程建设。二是中村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资金95万元,完成两条机耕道长1100多米,宽4米建设。三是自来水项目。争取资金55万元,完成主管网铺设,入户支管已基本完成。四是旧宅基地复垦项目。争取资金56万元,完成西溪片、路下片旧宅基地复垦建设。五是土地整理项目。争取资金64万元,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六是机耕道、水坝、防洪堤项目。争取资金38万元,完成西溪头机耕道、三百屯水坝、路下防洪堤建设。七是烤烟房项目。投入资金32万元,完成8座标准化密集式烤房建设。八是道路硬化项目。投入资金78万元,完成路桥至西溪头2.5公里水泥路面硬化。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一是村财脆弱、收入少、负债多,这是制约路桥村发展的瓶颈。村财收入主要靠上级下拨办公经费、烟叶返还款、山价款及店面租金,而烟叶返还款要种烟才有,山价款要有砍伐木材才有分成,负债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61万元,近年来新增债务34万元:1、2008年路桥至西溪的水泥路面硬化项目当年没验收,第二年申请验收路网不对,不能验收,造成交通局项目配套资金18万元至今没有到位。2、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主体楼工程要求村里配套16万元,目前无法落实,还需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补充。二是常住人口不足全村户籍人口的1/3,多数到外面谋生或到县城打工经商、陪子女就读,留村的多为老人、小孩和残疾者。三是基础设施虽经多年努力,有较大改善,但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水利设施体系急需完善,农业抗风险能力急需加强。
(二)几点建议。一是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老区村加强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让老区人民生活逐年不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二是建议上级针对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对落后特点,积极谏言,出台适合老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老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大投入。资金的投入是老区建设的基础,老区要发展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项目资金宜加不宜减。
路桥乡路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