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心系老区办实事 铺就致富阳光路
日期:2012/7/13  来源:泉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心系老区办实事 铺就致富阳光路
——南安市老促会帮助建设“翔龙公路”纪实
今年春节前夕,贯通南安市翔云老区镇至安溪县龙门老区镇的“翔龙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县域公路的建设,凝聚着南安市老促会老同志的一片心血,不仅是他们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真实写照,也是两地人民弘扬践行老区革命精神和福建精神的具体体现,
老区人民的期盼
南安市翔云镇和安溪县龙门镇都是革命老区镇,革命战争年代同属安南永同革命根据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曾在该地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翔云镇椒岭老区村与龙门镇美卿老区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同一个地下党支部,两地山水相连、关系密切,早有“吃米靠龙门,烧柴靠戴云”(该山属戴云山脉)。邻里之间沾亲带故的人很多,可谓地缘相近、情缘相系、血缘相通、民生相依。
解放后。翔云镇的椒岭村与龙门镇美卿村分属南安市和安溪县管辖。两地虽然毗邻,但横亘的大山像无形的双手卡住了老区发展的“脖子”,两镇群众交通往来要绕道50多公里的路程,严重影响了两地的经济发展。翔云原来是南安的茶产区,由于交通不便,茶叶没办法及时运到安溪茶都销售,茶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茶园面积逐年减退。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价格也有明显的差别,在翔云25公斤尿素的价格要比龙门高出10多元、每10公斤大米的价格高出2元。修建好这条公路,从龙门的区位来看,打通这段山路就是打开龙门东大门,可以实现椒岭村和美卿村两村优势互补,共寻商机,对翔云来说,是打通通往省道和高速公路的便捷通道。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翔龙公路建设一直被搁置下来,建设“翔龙公路”已成为两地群众迫切的呼声和愿望。
心系老区办实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需要与外界沟通联系。两地群众建设翔龙公路的迫切要求,紧紧地牵挂在南安市老促会老同志的心上,他们下决心把开通翔龙公路当成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着重做了三件事:
一是做好协调工作。“翔龙公路”横跨椒岭村和美卿村两个老区村,要开通这条路,首先要做好不同属地的两个村的协调工作。南安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不辞辛劳,多次穿梭于两个村做好干群的协调工作。2008年4月底,南安市老促会一行在会长周荣林的带领下赶赴安溪县,与县领导共商公路建设事宜,时任县委书记的尤猛军同志大力支持,当场拨款10万元作为公路建设的启动资金。7月中旬,周荣林会长、卓吉坤常务副会长约请安溪县农委主任冀伏龙和原物价局局长洪渊澄两位同志到安溪龙门镇,就公路建设事宜与两个镇、村的领导商讨,双方形成共识,并进行具体分工,决定:两地各自负责本区域内的施工任务,先把这段公路开辟为8米宽的路坯,并把该段公路定名为“翔龙公路”。2009年1月10日,为筹集公路建设资金,周荣林会长带着扶贫申请报告赴安溪县,与县委领导共商美卿村扶贫事宜,再次得到尤猛军同志的支持,当场确定美卿村为2009年度安溪县县级帮扶村。
二是参与规划设计。2008年4月初,卓吉坤常务副会长前往安溪龙门镇美卿村与村书记、村主任一起翻山越岭察看地形地貌,制定修路方案。根据现有资金筹集情况,提出先把路坯开通,以后再筹集资金进行硬化的建议,被两地采纳。
三是协助筹集资金。为了帮助筹集公路建设资金,南安市老促会老同志充分发挥优势,先后到泉州市、南安市和安溪有关部门反映困难,争取支持,深入两村发动群众捐资,共筹集到245.9万元,经过紧张施工,至2010年12月,翔云椒岭至龙门美卿长4公里,宽8米的路坯建成通车。
翔云公路虽然开通了,但路面没有硬化,每逢下雨泥泞难行,发挥不了应有效应。但要硬化公路,预算总投资需360多万元。南安市老促会领导决心自行筹集这笔修路巨款,为老区村解燃眉之急。此后周荣林会长和卓吉坤常务副会长一行四人于2011年6月6日至25日和11月3日至13日两次出行,足迹踏遍兰州、新疆、北京、天津、内蒙、郑州、上海、杭州、合肥、徐州、大连、沈阳、成都、德阳、厦门等16个地方,向在这些地方的翔云乡贤介绍家乡发展变化情况,宣传“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所到之处得到翔云乡贤们的热情支持,他们无不被这些老同志们的义举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先后有144名乡贤捐资368.4万元。终于把翔云椒岭至龙门美卿4公里长,6.5米宽的公路硬化,于2012年春节前竣工通车,从此,一条致富阳光大路把两个老区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群策群力铺大路
在四年的修路过程中,翔云镇和龙门镇的老区群众,踊跃投入到筑路建设中,大家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的数万元,少的数千元,不到三天的时间就筹集12万元。在施工过程中,村民们出工一律不拿报酬。新开公路需要动用耕地20多亩,山地100多亩,还有青苗、茶园、果树等。对此村民主动提出征用耕地赔偿标准可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每亩12000元,且要到公路修成后筹到资金后支付。动用到的山地和茶树、果树、棕树等一律不要赔偿。
老区人民在资金缺乏,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和“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铺就了一条勤劳致富的阳光大道。相信这条希望之路一定会给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谱写出更多山乡巨变的传奇。
(泉州市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