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2年

武夷山市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日期:2012/5/10        来源:网上来稿: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汪东峰        点击数:

武夷山市红色旅游调研报告
 
根据武夷山市政协的调研安排,2012年5月3-4日,以市政协牵头,联合武夷学院,召集市委宣传部、景区管委会、党史办、旅游局、老区办、发改局、规划局、文体局以及武夷学院的专家教授20余人参加对武夷山市红色旅游现状与发展进行调研。南平市政协副主席郭翠莲、武夷山市政协主席杨永华全程带队调研。
5月3日,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赤石暴动虎山庙大屠杀遗址、赤石暴动烈士陵园、上梅暴动遗址、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四渡桥阻击战纪念亭、坑口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安革命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旅游景点。5月4日,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对武夷山市发展红色旅游把诊问脉,提出积极可行的看法和建议。我作为成员全程参加调研。我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
一、优势
1、红色资源丰富。武夷山市不但是重点革命老区,又是原中央苏区县,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在这片红土地留下丰富的革命史迹,激励后代积极投身武夷山市的建设发展中去。根据2011年武夷山市委党史办、老区办的普查,目前有史可查,有迹可循的革命遗址94处,占闽北革命遗址的三分之一,位居闽北之首。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68处,重要党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旧址18处,革命烈士墓2处,纪念设施6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级别7处,县级文物保护级别7处,还有许多革命遗址列还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其中大安遗址群、赤石暴动遗址群、坑口遗址群、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分别列入2004年和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精典景区。
2、革命事件壮阔。自从1927年7月建立党组织以来,在武夷山红色土地演绎着许许多多波涛壮阔的革命事件。上梅暴动揭开闽北革命的序幕,是全省五大农民暴动之一;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两次入崇作战巩固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四渡桥阻击战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列入军事教材;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500多人在坑口车盆坑休整达半月之多,这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也极为少见,赤石暴动是我党我军暴动史上的创举……一幅幅英雄般的革命史诗,极大地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
3、党史人物众多。在22年的革命斗争史上,武夷山之所以赢得“红旗不倒”的赞誉,是因为武夷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为建立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据党史史料记载,前后有1.2万青壮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在武夷山市战斗过的四位无产革命阶级革命家是:方志敏、黄道、陈昭礼、陈丕显;走出去四位开国将军:饶守坤、孙克骥、陈仁洪、刘文学;解放后,评定革命烈士2838人,其中团级以上的有29人;革命“五老”(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接头户、老交通户、老苏区区乡干部)1743人。
4、群众积极参与。近几年,我市轰轰烈烈发展红色旅游已深入人心,大安、上梅、赤石、坑口等周边群众从中受益,农家宴、原生态家禽等深受游客欢迎,感受到乡下的饭菜有味道,比大都市的饭菜更可口。远望迷人风景,近看红色遗址,品味乡村美食,让人流连忘返。群众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积极寻找祖上革命人物,然后到市党史办、老区办求证史料。如岚谷岭阳村的龚华文,他爷爷刘海元是叶挺将军的警卫员,参加过繁昌保卫战,是一位革命“五老”,多次到市党史办、老区办求证史料,整理革命事迹,《中国老区建设》、《红土地》、《闽北日报》等刊物纷纷给予登载。龚华文也想修缮祖房,挂牌叶挺将军警卫员刘海元故居,借助黄龙岩红色旅游的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增加收入,咨询有关修缮红色祖房的政策。还有洋庄廓前村,担任过坑口区委书记、闽北分区裁判部长范寿喜烈士的后代也来咨询过;兴田南树村在革命年代一度是建浦苏区的中心,村里有一幢古房曾经过建浦县委县苏后活动场所,村两委也想加以修缮,发展红色旅游。
5、政府积极推动。在我国政策的作用是很大的,是事业成功的保证。2004年,国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颁布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纲要里把武夷山列入全国三十条红色线路线之一,即黄山—婺源—上饶—戈阳—武夷山线,其中,大安、赤石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从那以后,武夷山市得到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截止到今年,累计有2亿元的资金支持,修缮了赤石暴动烈士墓、上梅暴动纪念馆、坑口纪念馆、大安革命遗址等为发展武夷山红色旅游注入强劲动力。目前,红色旅游体系已初具形成;达到政府增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武夷山市委市府也极为重视,年年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争取项目发展红色旅游。
二、不足。
1、红色旅游总量太少。红色旅游在整个武夷山市旅游中比例太小,游客来武夷山主要还是冲着武夷山风景区旅游,即绿色旅游,然后稍带着红色旅游。
2、红色旅游景点较少。目前武夷山市红色旅游主要集中在大安、上梅、坑口三个地方。其中大安发展的较好,坑口地处偏僻,与江西没有直接线路,虽然高铁时代到来,但高铁是封闭运行的,对坑口发展旅游帮大。上梅也地处偏僻,到了上梅好像没有路了;赤石目前正在建设赤石暴动烈士陵园。
3、红色旅游线路不足。目前,线路仍然局限在大安—列宁公园—赤石,没有开辟出更多的红色旅游线路,与武夷山市原中央苏区县的地位不相称。
三、建议。
1、成立红色旅游机构。任何一项工作开展都要有相应机构推动与落实。红色旅游也不例外。目前,中央有红办,指导与协调人国红色旅游的开展。我市还没有相应机构,这与我市的旅游兴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不相称,有必要成立一个类似中央红办的机构。这个机构不是独立实体机构,而是挂靠在某一个单位的协调机构,负责我市红色旅游的指导和实施。
2、与绿色、古色旅游相结合。红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分支,单打独斗是做不大、做不强的,必须与绿色、古色旅游相结合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例如下梅旅游,下梅是一个古民居,保存完好的村庄,重点是在发展古色旅游。但下梅村对面是龙井山景区,又可以发展绿色旅游。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下梅的行政建制是下梅乡,今天的溪洲村、吴齐村都属于下梅乡,是著名革命老区,出现邹福(县委书记)、虞大妹(分区委妇女部长)、兰庆生(红军55团三营营长)、王荣森等著名党史人物;1931年在下梅大桥,红军与土著军阀卢兴邦发生一场战斗,受到闽北分区委的表扬,因此,下梅村也很适合发展红色旅游,若不结合,也很难发展红色旅游。
3、在列宁公园建立武夷山中央苏区纪念碑。武夷山市是“原中央苏区县”,被评定有3年的时间,但至今还没有一座中央苏区纪念标志性建筑物,让人遗憾。经过考察,把列宁公园的火炬拆除,建造一座武夷山市中央苏区纪念碑,以毛泽东诗词“《如梦令·元旦》”为背景。反观其他周边中央苏县,都有建造类似纪念物,我市建造中央苏区纪念建筑物很有必要。
4、加强红色旅游线路规划设计。在考察时期发现,目前,规划设计的红色旅游线路以大安—市区—赤石和坑口—市区—上梅两条为主,比较热门,这与武夷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不相称,需要进一步挖掘设计。如黄龙岩红色旅游线路:岚谷樟村—黄龙岩—岚头—大浑—坑口;建浦苏区红色旅游线路:上梅白水—五夫—南树—黄土—仙店—汀浒;西南战区红色旅游线路:桐木—曹墩—巨口田头—汀浒;崇浦边界线红色旅游线路:麻坜—首阳—阳角—上梅—白水等。当然,还有其他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如赤石暴动线路,方志敏红十军入闽作战线路,特别一提是中共崇安县委驻地线路:大埠头—大岭头—上梅后坜—曹墩—阳角—横街头—黄墩—坑口(洪溪、地源、车盆坑、廓前)—岚头—吴三地等。这些冷门红色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将进一步全面发展武夷山市的红色旅游。
5、遗址修缮以住户为主。对革命遗址的修缮保护摆在政府面前是一大难题,如果过度依赖政府拨款或政府包办修缮是不现实的,也无法实施,反而吃力不讨好。比较可行的方法:如果不使用建设纪念场馆,在不改变产权的前提下,由户主采用传统技术方法修缮,政府定额补助,这样革命遗址会得到有效保护。
6、把老区村革命史纳入红色旅游体系。我们到某一红色景点旅游,沿途经过老区村,但往往驶车而走,没有停留,很遗憾。其实,武夷山市每一个老区村都有一部老区革命史,把它挖掘整理作为红色旅游的补充部分,配合民俗风情,很有意义。这需要党史办、老区办、老促会配合,编撰一部《武夷山市老区基点村革命史》。
7、要与创意产业相配合。在每一个红色旅游团体中,虽然以红色旅游的名义来红色景区旅游,但并非个个对红色革命感兴趣。这需要在红色景点旁边辅之以创意产生。如现场制作表演传统民间工艺;有几分地种植特色瓜果、谷物等,能达到休闲、悦目的感受,使之人在景中游,景中有意境,境中有我心,达到景、境、心和谐统一。
 
 
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汪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