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圆瑛法师和八闽古刹

日期:2012/5/9        来源:玉田分会        点击数:

 

圆瑛法师和八闽古刹

 

福州的雪峰崇圣寺、鼓山涌泉寺、法海寺、林阳寺,泉州的开元寺等八闽的这几座千年古刹在圆瑛法师主持期间都得以中兴。前几年阅读了季羡林大师主编的《中国禅林》一书,收录和介绍了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包括台湾和港澳)七十二座古刹名寺,福建省只列入两座:崇圣寺和涌泉寺。如今,这些千年古刹成了一座座历史博物馆,也成了一处处旅游胜地。

圆瑛法师是从宁德古田县走出的一位世界级的名人。他从一九二八年当选中国佛教会会长起,蝉联七届,新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又被选为首任会长。

圆瑛,俗姓吴,名亨春。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于福建省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五岁那年父母离世,由叔父吴元吉抚养长大,幼时聪慧过人,是乡人眼中的“神童”,叔父为让他静心读书,曾送他到县城寄居关帝庙研读四书五经,打下了坚实的儒学功底,十七岁那年考中秀才,且名列全县前茅。按常理,少年得志的吴亨春,应继续走科举之路,求得仕途腾达。但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年夏天,他前往福州府贡院科场时,却突然折道上了福州鼓山涌泉寺,次日剃度出家。第三日,叔父从古田赶来,在经堂将他强拉回家。据圆瑛法师自己回忆,回家没有多久,就患上伤寒,病情日益加重,一晚,冥冥之中梦见文殊菩萨和四大天王,醒后发愿病愈出家。一年后,叔父只好送他再上鼓山。这一拉一送,叔叔竟把自己也送进了寺院,于是叔侄两人同时剃度,同礼增西上人为师,成了同门弟子。

圆瑛法师自十九岁出家到七十六岁圆寂,他的自述十分谦逊:“十九岁出家,始修禅学八载,后研究教理及天台宗。三十一岁开座讲经,并学贤首。到三十六岁,阅永明、莲池大师著述,始信净土宗为无上法门。由是禅净双修,至六十岁,乃专修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净土。”自述只是客观叙述了自己佛学造诣。其实,圆瑛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不止于此,他一生爱国爱教爱护和平,他的弟子赵朴初先生曾说:“圆瑛老法师一生功行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他的爱国精神。”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他号召全国佛教徒和信众不畏强暴,坚持抗日,还组织僧侣救护队,成立佛教医院,并亲赴南洋演讲筹款抗日,为此法师曾被日本宪兵关押南京大牢一个月,但日本人却奈何不了他,慑于当时国内外的强大舆论,不得不释放了他。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邀请他离开大陆,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他往。”新中国成立后,他大力宣传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带领佛教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世界和平事业。就如他诗中所言:“出世犹垂忧国泪,居山恒作感时诗。”

纵观圆瑛法师一生,他就如这两句诗一样,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人世的事业,意志坚忍。为了护教,清朝末年,他就是为寺产权益而开罪宁波官府而遭拘禁。一九二八年,民国政府召开全国教育会议,提倡以寺产兴学,改寺庙为学校,以寺产充教育基金。这思路当年可谓深得人心,赢得一片叫好声,但在具体执行中走了样,这政策不严密,于是不少地方官吏、士绅趁机侵吞寺庙财产,毁像逐僧,僧界大为震惊。圆瑛法师挺身护教,以民国约法中人民有宗教信仰之自由、有保有财产之自由等依据,率代表请愿,据理力争,终获胜利。

圆瑛法师慈悲爱世,他三次发起为全国性大水灾成立赈救会,亲自奔走呼号赈救灾民。他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佛教振兴。他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兴办佛教教育,从事佛教研究,可谓慈悲坚忍,德隆功高。特别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虽因病未能出席,但因其德高望重,仍被选为新中国首任佛教协会会长。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意义尤为重大,实现了全国汉、蒙、藏等七个民族三大语系佛教界空前团结。

秀才出身的圆瑛法师有很深的国学功底,投身佛门后,又精心钻研佛学,深得其中三昧,他倡导出家人世,济世报国,赋予佛教以积极意义。此外,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讲艺术,人们称之口吐莲花,顽石点头;他有精湛的书法艺术,作品庄重不失清雅,浑厚不乏飘逸,多有上乘之作;留下的许多格律诗与对联,充满禅意,品读起来,韵味无穷。有趣的是,他从二十岁到七十岁,每逢度十,都做七律一首,披露心路,每首饱含禅学的智慧。

圆瑛法师一生所住持的寺院,有宁波的接待讲寺、永宁寺、七塔寺、天童寺,福州的崇圣寺、涌泉寺、法海寺、林阳寺,泉州的开元寺,上海的圆明讲堂以及马来西亚的槟城极乐寺。其中几座尤为著名,我有幸拜谒过八闽的几座千年古刹,真应了“天下美景僧占多,佛寺常驻深山处”的名句。

圆瑛法师对自己削发出家受戒之地,自然有很深的情结,四十年后,也就是一九三七年,法师辞去宁波天童寺方丈之职,此时,全国有六个大寺院争相迎请他当住持,法师独独接受了涌泉寺之请。二月十二日,法师在萨镇冰等福建名流和长老僧众簇拥下进院典礼。

同年农历五月十二日,正是法师六十寿庆,这天,中国佛教会在上海召集三千多人为他祝寿,但身为中国佛教会连任七届会长的法师却留在涌泉寺为僧众举办了一场传戒大法会,并交代佛教会将所收礼仪全部作为筹建中国佛教会会址资金。

涌泉寺素有“闽刹之冠”的称誉,鼓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离福州市区又近,是市民登山休闲游览的好去处。

一九二四年三月,圆瑛法师应邀出任开元寺住持,在这之前和之后,他几次赴南洋募捐重修开元寺。虽然重修工程宏大,但圆瑛法师筹划有方,管理到位,工程进展顺利,陆续修复了东西塔、大殿、山门等,重现庄严道场。此次重修,原开元寺土地证也以圆瑛名字进行登记。

次年,圆瑛法师担任开元寺住持任期已满,他力辞继任,而专心筹办开元慈儿院,亲任院长,经艰苦筹划,多方奔波,陆续收养孤儿两百多名,此善举感动了当时福建政界元老萨镇冰上将,他专门为圆瑛法师题匾“婆心法乳”。主持重修开元寺,创办开元慈儿院,这是圆瑛法师对福建的一个贡献。

如今,开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曾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古寺的门联让人肃然起敬:“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联由朱熹撰,弘一法师书。

圆瑛法师少年时就听到许多关于达本法师的故事,对达本法师崇拜之至。当年,二十岁的圆瑛法师在涌泉寺受戒后,即往雪峰崇圣寺拜达本为师,达本法师让他先当六个月的“菜头”、“饭头”,也就是伙房的管理工作,见他不仅吃苦耐劳,而且聪慧过人,有心培养他。让他前往江浙一带参学苦修,对此,圆瑛法师终生难忘达本法师的师恩。

一九二八年,达本法师自知去日无多,乃选高徒圆瑛法师继任崇圣寺住持,并将曹洞宗心印传授给他,圆瑛法师遂成曹洞宗第四十六代传人。两年后,达本法师圆寂于涌泉寺方丈室,遗骨迎归雪峰狮子岩下。

宁德市古田县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七四二),吉祥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民国初年,达本法师重兴雪峰崇圣寺时,接纳了古田县极乐寺、吉祥寺、保福寺为雪峰崇圣寺下院,由是崇圣寺住持也兼任古田县这三寺的住持。  《古田县志》记载,古刹有三奇:一是古钟一口,重逾千斤,声闻百里,宋时,朝廷认为声威太大,下旨锯去钟唇三寸,以减弱钟声;二是法堂上插一古箭镞,经久不掉;三是藏经殿上的雕龙    跃跃欲飞。如今,古刹门前乃碧波万顷的翠屏湖,湖光潋滟,岛屿叠翠,云影徘徊。景区里游人如织,寺庙内香火鼎盛,抬头仰望寺前圆瑛法师撰写的门联:“得到此处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放眼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八闽的这几座千年古刹在圆瑛法师主持期间都得以中兴。前几年阅读了季羡林大师主编的《中国禅林》一书,收录和介绍了全国二十二个省市区(包括台湾和港澳)七十二座古刹名寺,福建省只列入两座:崇圣寺和涌泉寺。如今,这些千年古刹成了一座座历史博物馆,也成了一处处旅游胜地。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人要以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从圆瑛法师一生的追求和他住持过的古刹名寺的中兴过程,莫不诠释了朱先生的名言。

 

 

 

 

二十八个人的闽东

千年古刹——古田极乐寺

 

坐落于古田翠屏湖畔的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七四二),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毁于倭寇。隆庆四年(一五七○)建法堂山门,天启五年(一六二五)建方丈室。这里曾经是历史上“福建兵变”十九路军抵御蒋军的指挥部,一九三二年毁于战火,1937年经爱国高僧圆瑛法师募缘重建。寺内有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地藏殿、方丈室和新建的圆瑛法师纪念堂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寺门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的“极乐寺”三字,两旁有“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对联,为圆瑛法师墨迹。大殿门顶悬挂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极乐寺”牌匾,寺内藏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三尊佛门中罕见的古铜佛像和一尊由缅甸佛教届领袖于本世纪初赠送的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镌刻精致,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