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奇和洞文化”——世界历史的瑰宝

日期:2012/5/4        来源:漳平:黄文光        点击数:

“奇和洞文化”——世界历史的瑰宝

 

   

 

    201113,这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在福建省原中央苏区县的漳平市象湖镇的奇和洞,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1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颅骨。奇和洞文化将从此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这一世界历史的瑰宝将展示出它的无穷魅力和广阔前景。

    奇和洞又称“蝙蝠洞”,20074月开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被列入龙岩市的调查范围,20088月起,第一次对洞穴展开全方位调查。20091月,龙岩市文化与出版局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金昌柱教授、黑龙江自然博物馆杨秀娟研究员前往考察论证。20092月,根据专家的意见采取抢救性试探发掘,发现了数百件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可以断定该洞史前就一直有人类活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龙岩市成立了以张耀清局长为总负责、李史明纪检组长为项目组长、范雪春研究员为领队、尤玉柱教授为顾问的联合考古队,进行了第一期发掘,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陶器和骨器。2010年冬到20111月,考古队进行第二次考古挖掘,终于在2011131550分,由考古队员汉城博物馆的赵玉兰在清理T2西部的扩方时,在地层下80厘米处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成年个体头盖骨。标志着福建新石器时代文明从这里开始。

    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奇和洞的出土文物作了鉴定和评价。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认为:“这批化石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展现了我国南方更新世中晚期的动物群面貌”。北大文博实验室的鉴定书上写道:“该遗址下层早于17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留下了丰富的遗存。由此可见,奇和洞遣址相当重要,基本可以肯定,奇和洞遗址是福建省迄今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岩市的人类文明史也推进到了至少17000年前。”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美国毕士普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美国厦威夷大学人类学系焦天龙博士先后前往奇和洞遗址,共同认为,不仅出土的大量文物国内外罕见,文化层现象更是堪称奇特,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考古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将给国际性学术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奇和洞遗址的挖掘仅仅才开始,还要进行第二期、第三期的挖掘,还要经过多年的考古研究,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奇迹再现。

    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发现了距今18000年以前的新人化石,属蒙古人种的祖先,解放前所发现的全部山顶洞人化石,已于1941年在美国人中被弄得下落不明。因此,奇和洞人的化石就成为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研究价值的无价之宝,它将改写我国乃至世界考古挖掘的历史。

    也许与奇和洞有缘,19913月的《菁草》上曾发表过我的一篇《奇特的“蝙蝠洞”》,那是介绍奇和洞的自然地理概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奇和洞文化的历史景观,那是完全有别于以往的另一面,这篇文章的意义我想应该更深远、更伟大。面对奇和洞人这部厚重悠久的历史,我的所有文字也许显得苍白无力;触摸奇和洞人源远流长的文化,我的所有脉搏又觉得格外兴奋。

    奇和洞文化,象太阳播种着希望,象月亮挥洒着光明,象大海翻滚着波浪,象大地舒展着胸怀。它书写着漳平历史灿烂的新篇章,蕴育着中华文明新的里程碑,也昭示着世界遗产的新天地。让我们高举奇和洞文化的历史旗帜,沿着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而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