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宁德市老促会系统集资助学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日期:2012/3/31  来源:宁德市老促会  点击数:
宁德市老促会系统集资助学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宁德市老促会
这几年我市各级老促会围绕为老区贫困学生开展集资助学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取的很好的成效,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04-2011年,全市老促会系统共为老区贫困学生筹集助学金1412.23万元,资助学生14959人(其中已培养大学生2421人,落实就业593人)。根据全市老促会系统开展为老区困难学生集资助学的工作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作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集资助学的方式:
各级老促会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集资助学中,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有四种:
1、成立助学基金会。通过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及单位捐款,纳入基金管理,统筹资金使用,确保助学工作的长效性、延续性。如屏南县老促会2009年6月在福建大创水电集团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一个企业基金——大创基金,基金总规模500万元,每年按基金增值收益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基金会成立理事会,由县老促会会长林春成担任常务理事长,具体负责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2009-2011年,累计支出扶困助学金173.82万元,其中资助大学生529人,108.8万元。2011年4月,他们又发动福建庚茂集团成立屏南县老促会庚茂基金会,基金总规模600万元,基金会制定了基金会章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基金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每年利用基金增值部分开展各项活动, 2011年已发放奖助学金4.9万元,资助学生49人,帮助困难家庭6户,4.8万元。
柘荣县教育基金有四种具体形式:一是乡贤教育基金,上世纪90年代初,城关个体户吴国庆就捐资10万元建立“县育才奖学助学基金会”,专门奖励初、高中优秀毕业生,乡贤上海新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海1998年捐资20万元设立“柘荣县国海教育基金会”,共捐资65万元,兴建柘荣三中“星海图书馆”和楮坪乡社坪新海小学;乡贤广西天雨水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发动社会人士和企业家定期资助老区贫困学生。尤其每年秋季开学,对一些因学费困扰不能顺利入学的老区学子,老促会通过联系企业家、社会人士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使他们顺利入学。如福安市老促会每年都发动企业家为老区扶困助学,恒实担保有限公司就连续几年捐资助学,助学金总额达20多 万元,城阳镇企业家陈茂春也连续几年资助老区贫困学生,2006-2011年,共资助570位老区贫困学生79.3万,在2011年助学金发放仪式上他得知后楼村有位孤儿刘妹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很困难,当场拿出一万元资助她。
蕉城区老促会把需受助的学生名单整理成册,老促会领导四处奔波,争取企业捐助,先后联系上南阳实业有限公司乐玉海董事长,为霍童镇上洋老区基点村女生崔玉娟资助学费,崔玉娟以高分考上四川大学,她祖父是地下交通员,父亲务农,家庭困难,乐玉海董事长赞助其4年学费共2.8万元;为三好生巫荣联系上远藤食品公司董事长吴帮径,也给其每年7000元连续四年的资助。
3、利用年节召集乡贤集资助学。通过向他们宣传为老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的深远意义,宣传黄仲咸先生的感人事迹,激发他们富不忘本,回报家乡的情怀,为家乡老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如福鼎市店下镇成立了乡贤教育互助会,制定了互助会章程和奖学奖教实施方案,3年筹集助学爱心资金180万元,除拿出38万元资助312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外,把剩余的作为助学支贫储备金借给当地企业,每年仅利息收入达13万元,不断壮大助学金储备,确保贫困生的困难得以解决;管阳镇乡贤教育发展委员会举办2011年度助学金发放仪式,一次性给31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4万多元,由民营企业家刘永生捐资成立的福鼎市妙缘慈善志业,2005年成立以来共资助贫困生4436人,金额达656万元,2011年又出资60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168人,中、小学生300人。
4、结对助学,挂钩帮扶,确保老区贫困学生学业稳定,学有所成。周宁县发动企业家以挂钩结对子的方式帮扶老区贫困生,经县老促会牵线,李墩镇际会村叶圣三先生于2008-2010年三年,每年捐款1万元资助该县5名结对的高中贫困生,每人每年2000元,直至这5名老区贫困生全部考入大专院校;并发动9名企业家、乡贤与31名老区贫困生结对子帮扶就学,助学金额达18.5万元,其中大学生13名,高中生18名。古田县发动乡贤企业家捐资助学,世纪金源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如论一次性连续赞助35位老区贫困学生进入到大学四年的学费,每人每年3500元共49万元;香港海峡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屏南县老促会也千方百计为一些特殊的贫困学生寻求结对资助,联系了大创企业员工张某与4位贫困生结对,每生每期资助3000元。霞浦县民营企业
二、捐资助学的作法和经验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的力量,深入宣传黄仲咸先生倾资助学的先进事迹,宣传爱心助学的重要意义,宣传老区贫困学生克服困难、立志成才的感人事迹,宣传社会各界回报老区、关心资助老区贫困学生的先进典型,努力扩大为老区爱心助学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呼唤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为老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中来。福鼎市老促会一方面宣传黄仲咸先生情系老区,倾资助学感人事迹,促进社会大众对捐资助学、奉献爱心是无尚光荣的举动的认知,另一方面结合宣传革命老区牺牲重、奉献大,宣传一些老区贫困学子处境艰苦,宣传捐资助学功德无量;各乡镇和学校也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些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在社会主义关爱中成长》、《感恩的心》、《伴在我身边的爱》、《阳光女孩》等征文活动,从而激发营造了情系老区、情系后代的社会共识,每年七、八月,全市各地都自发掀起捐资助学活动的高潮。
周宁县老促会在开展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助学金发放工作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周宁乡讯》、简报等宣传媒体报道
2、拓宽渠道、多方筹集。为老区爱心助学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有关单位的协同配合。我市各级老促会系统通过积极发动,内部挖潜、示范带动、 以点带面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通过倡导助人为乐新风尚,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个私企业结对助学;通过及早准备、及时汇报,积极争取省、市各级助学金。
福鼎市兴资助教工作做到领导重视、干部带头、企业当先、人人参与,每年实行财政拿一点、企业捐一点、部门挤一点、个人凑一点的多渠道集资助学活动,几年来全市共筹集助学扶贫资金达5000多万元,其中来自市、乡财政的800多万元,来自260多家民营企业的3500多万元,来自80多个企业单位的300多万元,来自5000多位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800多万元。福建家景置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一次性出资2000万元作为助学基金;决定每年定量增值200万作为当年的助学金。贯岭镇几年来发动社会各界捐资162万元,2011年12月又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有24位乡贤企业老板捐资150万元。
霞浦县老促会通过“走下去、请进来”的工作争取到省大丰文化基金会、省慈善协会、省民革三支部、厦门大学旅港校友会和省外、海外、港澳企业家来霞浦开展助教助学活动。2009年港澳企业家就为水门乡中心小学资助25万元港币和20万人民币;厦门大学旅港校友会先后四次到霞浦开展助学活动,为该县考上大学的老区贫困学生数十人每人一次性补助1200元;省大丰文化基金会、省慈善协会、省民革三支部和叶飞、陶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先后为该县老区柏洋乡、盐田乡、水门乡多所小学捐款、捐物累计达120多万元。
3、规范操作,确保公正。为真正使贫困的老区学生能得到资助,我市老促会系统在发放黄仲咸基金会助学金机制的基础上,对向社会募集的助学金也制定了相应规范的助学规章,如通过学校调查推荐和个人申请,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实地走访核实、综合分析评估、资助对象公示这样一个流程,最终确定资助对象。周宁县为了使助学活动规范化与制度化,2007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三场由县慈善总会、团县委、关工委、老促会、教育局、广电局、教道组、民政局、各乡(镇)等部门与社团组织参加的联席会议,联手开展捐资助学工作,一是每年在6—7月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布置集资助学工作;二是分工明确,由县教育局、团县委、老促会、关工委与各(乡)镇密切配合,搞好资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全县老区贫困生情况,及时建立资助对象档案,做到资助对象明确,公开公平公正,广大群众满意;三是确定资助对象的补助标准,联席会议单位还及时通报资助对象的具体情况,避免产生重复补助等现象。
屏南县老促会还通过电话、信件、网络和假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受助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特别是注重对成绩优秀、表现好、活动能力强的老区贫困生进行资助,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刻苦学习,回报社会,使助学帮困工作收到明显效果。
4、领导重视,形成合力。我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为老区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的开展,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行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和分工,做到责任岗位到人头,使各部门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纷纷为老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如福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困助学工作,把关心培养下一代作为振兴福鼎百年大计,对捐资助学工作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表彰。形成了由市委政府领导亲自抓捐资助学工作,分管教育、老区工作的副市长直接负责捐资助学工作,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具体分工落实捐资助学工作,各乡镇和市直各单位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捐资助学工作的工作机制。时任市委书记倪政云在部署捐资助学工作时要求,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无法入学,从2009年起要确保每位考入大学的贫困生每人一次性补助300元,首先由市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加上社会捐资,缺额由财政给予补足。市直各单位有400名科级领导负责落实挂钩帮助贫困生责任制。市老促会还针对黄仲咸助学金受助生受助标准不高的问题向时任市委倪政云书记请示要求市财政配套,倪书记当即批准同意由市财政配套8.45万元,给169位受助生每生500元配套资助。同时政府还决定把黄仲咸助学金受助生全部列入财政困难生补助对象,使老区贫困生得到更多资助。
福安市老促会则注重发挥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力量,使老区贫困生助学工作形成合力。仅2011年全市各有关单位共筹集193.8万元资助老区贫困生,其中市老促会10万元,资助120名老区大学生;各乡镇分会59.3万元,资助196名老区大中专学生;工商联42万元,资助130名老区大中专生;市总工会15.5万元,资助125名老区大学生;市关工委21万元,资助280名老区大专生;团市委32.06万元,资助300名老区大学生;民宗局6.67万元,资助86名老区畲族大学生;市慈善总会7万元,资助63名老区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