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中国几位杰出女性
日期:2012/3/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编者按: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本站特编辑以下几位中国杰出女性:宋庆龄、蔡畅、邓颖超、何香凝、吴健雄、林徽因、冰心、吴仪。并赋小诗一首,题曰《女人花》:
年复一年又一春,
百花争艳唯你尊,
傲霜立雪见风骨,
四季昂然耀乾坤!
宋庆龄 蔡 畅 邓颖超与周恩来
宋庆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又名宋庆琳。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192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中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年参加由中共倡议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建国以后,历任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会长,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执委会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曾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性活动,先后被选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执行局委员、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主要著作有《为新中国奋斗》等。1981年5月逝世。
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原名咸熙。
1915年入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求学,1916年毕业留校任教,1919年与向警予共同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和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参加新民学会和工学世界社,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24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会副书记,并在何香凝领导下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兼妇女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北伐时期,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兼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在广东省委妇女部工作。1928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白区工作部部长兼妇女部部长,江西省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参加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妇女部部长。
1941年任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后任书记。1943年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提出妇女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新方向,纠正了王明在妇女工作领域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开辟了妇女运动的崭新局面。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指导东北土地改革中的妇女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书记。同年被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1948年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常委、女工部部长。同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
1949年春,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0年9月11日逝世。
邓颖超与周总理
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原名邓文淑,又名邓咏通、邓湘君,曾化名为逸豪等。祖籍河南光山,生于广西南宁。
幼年丧父,靠母亲行医、教书过清贫的生活。1919年“五四”运动时,响应同在天津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郭隆真的倡议,参与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被推举为演讲队队长,带领队员在街头进行反帝爱国宣传活动,并与周恩来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学生团体--觉悟社,参与和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
1920年秋到北京师大附小任教员。1923年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1924年参与组织中国社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初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中国共产党员。同年与周恩来结婚。在大革命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两广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中共中央妇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曾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侯补中央执行委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在上海党中央机关从事秘密工作,后到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央局秘书长,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妇委书记,中共驻重庆、南京代表团成员,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动妇女参加抗战和民主政治运动,并与各界妇女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救护收容逃难到后方的儿童。曾当选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理事,并曾任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进行不懈的斗争。
1945年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侯补中央委员。同年任中共中央妇委会副书记。1946年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国民党当局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在重庆、南京、上海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947年回到延安任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妇委代理书记。1949年在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建国后,历任第一至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妇联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对外友协名誉会长。
曾当选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委委员,第六届主席。1992年7月11日逝世。
何香凝 吴健雄 林徽因
何香凝:
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
1897年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变卖妆奁资助丈夫留学日本,同年冬相继东渡。1903年春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预科,后转入女子师范学院预科,同年结识孙中山。
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年9月介绍廖仲恺加入该会。1906年入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1908年改入本乡女子美术学校高等科。毕业后由日返港,随同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举家赴日本。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讨袁(世凯)和护法运动。1920年起在广东任“出征军人慰劳会”总干事。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改组中国国民党。
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并任妇女部部长、广东省政府委员,主持广东妇女工作,创办“罢工妇女读讲习所”,发起组织“援助海丰农民自卫军筹备会”、“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妇女运动讲习所”、“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支援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辞去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斗争。
1935年与宋庆龄等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担任全国各界救国会理事。抗日战争时期,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从事抗日民主运动。“皖南事变”后发表宣言,严斥蒋介石策动内战的阴谋。1947年参与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从事反蒋独裁活动。
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二、三届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诗词和国画。有《何香凝诗画集》。1972年9月逝世。
物理学家吴健雄
1912年5月31日出生,核物理学家,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
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实验物理学研究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对当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极重要的推进作用。她在实验室中首次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推测,推翻了宇称守恒定律,曾获得除诺贝尔奖以外的几乎所有大奖。1997 年2月16日在纽约病逝,终年 85 岁。(来源:新华网)
林徽因:
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 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 。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
冰 心 吴 仪
冰心
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
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美国公理会创办)。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2年出版了诗集《繁星》。
1923年由燕京大学(由协和女子大学等教会学校合并而成)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宋美龄也毕业于该校)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1926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后,冰心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年—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更有《冰心小说散文选》、《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等作品出版。
文化大革命后冰心受冲击,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接受造反派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至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
1994年9月因心功能衰弱需入住北京医院;虽住院却仍一直关心社会:1998年水灾时她闻讯后捐出二千元,及后知道灾情严重,再捐出一万元稿酬到灾区;冰心至1999年2月13日忽然恶化,心跳加速血压偏低并有发烧,翌日下午女儿吴冰带同总理朱镕基亲来医院探望,至同年2月28日晚上九点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吴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女,汉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
1956年至1962年西北工学院国防系、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学习。1962年至1965年兰州炼油厂车间技术员、政治部办公室干事。1965年至1967年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生产处技术员。1967年至1983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1983年至1988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1988年至1991年北京市副市长。1991年至1993年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至1997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1997年至1998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至2002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4月23日兼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4月26日兼任卫生部部长(至2005年4月)。2004年2月任新成立的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