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康的早期革命生涯
日期:2011/12/31  来源:网上来稿:漳平市:黄文光  点击数:
陈祖康的早期革命生涯
黄文光
陈祖康,福建漳平人,1901年出生,1919年秋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在旅欧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闽西南早最的共产党员之一,曾为中国革命做过一定贡献。以下是他早期参加中国革命的一些经过。
一、陈祖康与旅欧少年共产党
陈祖康与郑超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班同学,1919年8月,漳平县接到“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命令,要各县派2~3名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他们俩人同时入选。10月8日从漳平启程,11月4日从香港登船,航行33天后于12月7日达到法国马赛,陈祖康进入法国乌灵大学学习。1923年参加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成为继郑超麟之后闽西南最早的共产党员。1924年秋,他获乌灵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5年夏,毕业于法国西方工学院,并被该院聘为助理教授。
二、陈祖康与黄埔军校
1924年春,孙中山在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委任蒋介石为校长。6月16日举行首期开学典礼,录取新生499人,孙中山核定校训为“亲爱精诚”,并以“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为题发表训词,奠定国民革命军的坚实基础。
陈祖康与熊雄(又名披素)是留法的同学,熊雄先于陈祖康回国,在黄埔军校经周恩来推荐,继恩来同志后为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多次去函去电,请陈祖康返国参加革命,陈祖康为了革命志向所鞭策,遂辞去法国西方工学院的助教,于1925年春离法回国,来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
1926年秋,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开学。一天,熊雄找到陈祖康说:“到现在,五期已经开学了,学校万事俱备,惟校歌尚付缺如,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政治部方面大家都认为你对诗歌独具专长,要你撰写一篇校歌的歌词,请你立即动笔。”陈祖康无从推辞,很快动笔写了这首歌词,取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写好后交音乐教官林庆梧制谱。这首歌的歌词全文如下: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公元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6月16日这首校歌被中华民国勒石于广州黄埔军校校园内。
三、陈祖康与漳平县农民协会的成立
1925年10月,漳平永福中学林仲堪、陈文成等人根据陈祖康的建议,成立了“漳平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又称“莲花心农民协会”),1926年10月,在北伐军东路军入闽的鼓舞和推动下,漳平县农民协会在永福正式成立,陈长地任主席。
四、陈祖康与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由于北伐战争的需要,陈祖康于1926年秋调往福建,参加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指挥部政治部的工作,先后任宣传科长,福建陆军干部学校政治教官。陈祖康随北伐军到龙岩后,通知永福中学林仲堪立即派人到龙岩接头,共产党员陈尚益赴岩与陈祖康联系。几天后,陈祖康受东路军政治部共产党组织的委托,前往漳平县永福乡与林仲堪、兰秋帆、陈尚益、陈文成、陈仁壮、陈天枢等人,在菁华书院阁楼上召开会议,成立了国民党漳平县临时县党部。陈祖康还与闽西其它各县成立县党部事宜做了大量工作。北伐军入闽,促进了闽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在闽西蓬勃兴起。
五、陈祖康与永定县党组织的建立
1927年秋,时中共闽南特委宣传部长兼军委书记陈祖康任永定县特派员,他与卢冠卿到达太平里后,以培凤公学为中心,以三育、三民、新民等学校为阵地,培养骨干分子,发展新党员,10月下旬,在坎市文溪建立中共太平支部。至此,永定已有4个支部。中共闽南特委认为成立永定县委的时机已经成熟,遂派闽南特委工委书记罗秋天来永定,与陈祖康及县各地支部书记,商议成立中共永定县委事宜。10月25日,中共永定县委正式成立。
六、陈祖康与闽西“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主要任务。中共闽南特委在收到八七会议决议及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后,立刻派陈祖康前往闽西上杭、龙岩等地传达,加紧在闽西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的工作。
七、陈祖康与福建党的组织
1927年1月,陈祖康在闽南从事革命活动,任闽南特委委员、福建临委委员;10月任闽西特派员,12月当选福建临委执委。1928年2月当选闽南临委常委,兼省临委组织部长,4月代理福建临委书记,6月中旬投靠国民党张贞部,6月24日福建临委开除其党籍,宣告他的革命生涯到此终结。
大浪淘沙,书写着人间沧桑。风云变幻,印证着人生轨迹。陈祖康这位早期的共产党人,由于历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因素,最终没能成为正义的代表者,反而与共产党分道扬镳,其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但是,他在早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仍然值得肯定。